西乡塘区坛洛镇:“蔗”里的生活越来越甜蜜

时间:2024-12-10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砍倒甘蔗、清除蔗叶、绑扎成捆、搬运装车……坛洛镇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蔗农们忙碌的身影,蔗糖企业也铆足干劲,开足马力迎接新一轮的榨季生产。

  从一根甘蔗的种植、收割,到深加工、综合利用,再到带动当地蔗农发家致富,坛洛镇依托甘蔗产业,走出了一条“甜蜜”的乡村振兴之路。

  依托优势,因地制宜铺就甘蔗产业路

  坛洛镇境内左江、右江两大水域夹流而下,放眼望去一大片土地连绵不绝,土地被河水充分滋养,土、光、水资源丰富,为喜高温、需水量高的甘蔗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坛洛镇充分利用好当地的地理、气候、水资源优势,在延续发展传统甘蔗种植过程中,将甘蔗种植培育成村民长期致富的产业。

  

  

  

  一望无垠的甘蔗地。韦玉露 摄

  

  为加快发展蔗糖生产,坛洛镇以“桉退蔗进”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强“桉退蔗进”各项政策的宣传,确保糖料蔗生产的相关惠农和补贴政策宣传及时落实到位,提高群众的种蔗积极性。同时,大力推广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种植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全镇的糖料蔗单产,促进蔗农增收,糖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不断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2024年以来,全镇新增流转土地扩种甘蔗7300多亩。目前全镇甘蔗种植面积6万多亩,今年的甘蔗产量预计达到33万吨以上。

  科技赋能,助力蔗糖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坛洛镇加强科技引领,推动蔗糖产业稳产提质,积极引进新品种,扎实推进“双高”基地建设、糖料蔗机械化生产等工作,引领蔗糖产业全面振兴。从种植、砍收到糖厂收榨制糖,在坛洛甘蔗产业发展过程中,处处可见科技创新的身影。

  

  

  

  蔗农们在忙着砍蔗。黄佩欢 摄

  

  在种植阶段,坛洛镇积极引进产量高、糖分高、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并邀请广西农科院、甘蔗育苗企业等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传授甘蔗种植技术,让当地蔗农从“会种蔗”到“慧种蔗”,甘蔗产量大大提高。同时围绕蔗糖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制糖企业原料供应需求,从单纯追求种植面积向“高产高糖”方向转变。“目前坛洛镇建成马伦村定伦片区、庆林村叫琳片区等‘双高’示范基地12个,共计1.4万余亩,能够为糖厂提供稳定的原料。”镇农业科技特派员黄练华介绍道。

  

  

  

  装满甘蔗的大货车排队进厂。韦玉露 摄

  

  走进广西糖业集团金光制糖有限公司,远远就能看到一辆辆装满甘蔗的大货车在有序排队等候进厂。车间控制室内,压榨、澄清、蒸发、煮糖等每一道工序都在有序运转着。“今年我们厂新增的压榨1370线撕解机项目,投入使用后能够提高甘蔗破碎度和压榨抽出率。另外新增的立式连续助晶机项目,能使丙糖膏结晶助晶自动、连续、均衡生产,有效提高糖分收回率和产糖率。”金光制糖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谭长龙介绍道。

  延长产业链,拓宽甜蜜事业边界

  要想让甘蔗真正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金钥匙”,就必须在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

  坛洛镇金光制糖公司从一根甘蔗出发,发展糖业循环经济,实现甘蔗的综合利用。将蔗渣销售给纸业公司造纸、蔗叶和制糖滤泥开发成有机肥、桔水和废蜜销售给肥料厂做肥料……传统蔗糖产业跟造纸业、化肥工业等产业链成一条线,让一根甘蔗被“榨”出更大的价值。

  

  

  

  车间工作人员煮糖工序取样查看。金光制糖公司提供

  

  这样一条从田间到糖厂的链条,不仅延伸了甘蔗的价值链,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农户就近就业,实现了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梦想。

  “我家的甘蔗还没有收,就先来这里帮人家砍蔗,每天能有130-160元左右的收入,多劳还能多得!”蔗农黄琼芬一边忙着砍甘蔗一边说道。

  “种甘蔗,有甜头,有盼头!”甘蔗的甜蜜,已经渗透进坛洛镇每一个角落,也甜在每一个蔗农的心头。从一根甘蔗到一条产业链,从“汗水农业”到“科技农业”,坛洛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nn/t1938618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