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种子去哪了?国家给它们 “安新家”!

时间:2025-06-19     来源:乡村振兴内参编辑部     作者:

老种子去哪了?国家给它们 “安新家”!

“小时候种的老玉米,又香又甜,现在咋找不着了?” 不少农民都有这样的困惑。那些承载着记忆的老品种种子,正面临消失的危机。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九条介绍,国家早已行动起来,要给这些珍贵的种质资源 “安新家”。

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调研曾报道,在西北的荒漠边缘,曾有一种“铁秆小麦”,即便大旱之年也能结穗。但随着高产新品种普及,它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小。科研人员得知后,背着检测设备,在偏远山村挨家挨户打听。终于,在一位七旬老农的地窖里,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铁秆小麦”种子。这些种子被带回实验室,经过基因检测、纯度鉴定后,录入国家种质资源库。科研人员还利用现代技术对其改良,让老品种既保留耐旱特性,产量又提高。如今,改良后的“铁秆小麦” 重新在西北大地扎根,为农户带来增收。

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发现,像“铁秆小麦”这样濒危的老品种还有很多。西南山区的“岩缝红薯”,能在贫瘠土地生长;江南水乡的“香糯稻”,煮出的米饭香气四溢,但都因产量低面临淘汰。为了保护它们,各地方政府在原产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还定期举办培训班,教农民科学保存种子。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总说:“老品种是大自然的宝贝,保护好它们,既能帮大家增收,还能守住咱的农业‘根脉’!” 随着国家定期公布种质资源目录,越来越多的老品种正走出深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新价值。

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招募调研员,关注廉政信息,舆情动态,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欢迎您加入010-56212739、010-53387132、010-56212746

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jpg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