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拆一补一”就是公平?别傻了!这3个坑要避开

时间:2025-10-30     来源:乡村振兴内参编辑部     作者:

拆迁“拆一补一”就是公平?别傻了!这3个坑要避开

“村里拆迁说‘拆 100 平补 100 平’,听着挺公平,可仔细一想:老家宅基地能代代传,补的商品房只有 70 年产权;原来住村口好地段,补的房却在郊区荒地上。” —— 这哪是公平?不少村民被‘拆一补一’的说法忽悠,最后越拆越憋屈。今天乡村振兴调研员小政就说透,拆迁公平不是看面积对等,而是看日子能不能越过越好。 拆迁关系到咱后半辈子的生活,可别被 “拆一补一” 的表面话骗了。

先划重点:拆迁公平的核心是 “生活水平不降低”,不是 “面积一样”

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拆迁补偿的基本原则是 “保障被征收人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简单说,法律要的不是 “拆 100 平补 100 平” 的形式公平,而是 “经济价值对等、生活质量不降” 的实质公平。要是拆了老房,日子反而不如以前,哪怕面积一样,也是不公平的。

“拆一补一” 藏 3 个坑,不少村民已踩过,要警惕

别被 “面积对等” 迷惑,这 3 种情况的 “拆一补一”,其实是吃亏:

坑一:宅基地换商品房,权益差一大截

农村宅基地是集体土地,虽不能买卖,但能永久使用、传给子孙后代;可补的商品房是国有土地,只有 70 年产权,到期后还得续期。比如你家 100 平宅基地,拆了补 100 平商品房 —— 表面面积一样,可 “永久使用权” 换成 “70 年产权”,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底缩水了,这能叫公平吗?

坑二:好地段换郊区,生活成本涨了

原来的房子在村口,买菜、上学、看病步行就能到;可补的房在十几公里外的郊区,买包盐都得开车,孩子上学要早起一小时,光油费、时间成本就多花不少。哪怕面积一样,生活便利性差了,日子反而更不方便,这也不是公平。

坑三:不算 “隐性价值”,经济上亏了

老家房子带个大院子,能养鸡种菜、放农具,夏天乘凉冬天晒粮,这些都是隐性价值;可补的商品房只有室内面积,连个放杂物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老房周边要规划商圈,未来升值空间大,补的郊区房却没人气 —— 只看面积不看经济价值,其实是亏了本。

遇到不公平拆迁,别忍!2 个办法要回该得的权益

第一:别被 “拆一补一” 绑住,坚持 “生活水平不降低”

和拆迁方谈的时候,别只看面积,要算清楚 “实际利益”:比如宅基地换商品房,要提产权差异的补偿;好地段换郊区,要提交通、配套的补贴。记住,法律支持 “生活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要是拆迁后日子变差,就有理由要求增加补偿。

第二:找律师帮忙,把该要的权益要回来

要是拆迁方只跟你谈 “面积对等”,不解决实际问题,别忍气吞声。可以找懂拆迁法律的律师,帮你算清经济损失、收集证据(比如老房地段价值、生活成本差异),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要求拆迁方补足差额。之前有村民被补到郊区,律师帮他争取到了交通补贴和商铺优先租赁权,最后日子比以前还好 —— 专业人做专业事,别自己硬扛。

最后提醒:记住这 1 句话,不被忽悠

拆迁时不管对方说 “拆一补一” 多公平,你就问自己:“拆了之后,买菜方便吗?孩子上学近吗?能像以前一样传给孩子吗?日子能比现在好吗?” 要是这几个问题答案都是 “不能”,那肯定不公平,就得接着谈、接着维权 —— 咱老百姓的日子,不能越拆越憋屈。

你身边有人遇到过 “拆一补一” 却吃亏的情况吗?最后是怎么解决的?评论区聊聊,给其他朋友提个醒~

关注乡村振兴,守护拆迁权益!更多拆迁知识,关注我早知道~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现面向社会,广纳贤才,诚邀有志之士成为我们的调查员,密切关注廉政信息,全力推动依法维权进程,助力依法行政的有效落实。请通过以下电话010-56212739、010-53387132、010-56212746与我们联系。

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