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合同咋签?这6项内容缺一不可!

时间:2025-05-16     来源:乡村振兴内参编辑部     作者:

土地承包合同咋签?这6项内容缺一不可!

乡亲们种地、搞养殖,都离不开土地承包合同。可合同该咋签?里面该写啥?别马虎!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一份合法有效的合同,必须包含这 6 大关键内容,少一项都可能出麻烦!今天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就带大家逐条看明白,保护好咱的权益!

一、明确 “甲乙双方” 身份信息

合同里首先得写清楚 发包方(村集体)和承包方(农户)的名称、负责人姓名和住所。比如发包方要写 “XX 村村民委员会”,负责人签上村长名字;承包方要写农户代表姓名,比如 “张三(户主)”,还要附上家庭住址。这一步是为了确认 “谁把地给谁种”,避免日后出现主体不清的纠纷。

二、土地 “档案” 要详细

承包的土地是 “命根子”,合同里必须写清楚:

名称和位置:是耕地、林地还是草地?具体在 “村东头小河边” 还是 “村北头山脚下”?

面积和质量:多少亩地?是肥沃的 “一类地” 还是需要改良的 “三类地”?
举个例子,老李承包了村里 10 亩耕地,合同里就得写清 “位于村南头的‘南洼’地块,面积 10.2 亩,土壤质量等级为二级”。

三、承包时间 “卡死” 起止日期

承包期限关系到咱能种多久地。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耕地承包期为 30 年,草地 30-50 年,林地 30-70 年。合同里要写清具体起止时间,比如 “从 2023 年 1 月 1 日起至 2052 年 12 月 31 日止”,到期后还能依法续签,保障咱的长期经营权。

四、土地用途必须 “专款专用”

合同里要写明土地用途,比如 “用于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或者 “发展林果业”。如果想改种经济作物或搞养殖,得先和发包方协商变更用途,否则可能违约。前两年邻村有人偷偷把耕地改成鱼塘,结果被村集体追责,损失惨重!

五、双方权利义务 “白纸黑字”

发包方的义务:比如保证承包方合法使用土地,不得随意干涉生产经营;

承包方的权利:有权自主种植、流转土地,收益归自己所有;

双方责任:比如发包方不能擅自收回土地,承包方要按时缴纳承包费、保护土地生态。
把这些写清楚,谁该干啥、不该干啥,一目了然,吵架时也有凭证。

六、违约后果提前 “敲警钟”

万一有人说话不算数,合同里得写清 违约责任。比如承包方拖欠承包费,每天按 XX% 收违约金;发包方擅自收回土地,要赔偿承包方的损失(如青苗费、投资建设费等)。提前约定好,才能震慑 “老赖”,减少纠纷。

法律提醒:合同要备案,签字盖章别漏!

签完合同后,记得一式三份,发包方、承包方、乡镇政府各存一份备案。双方签字盖章(或按手印)才生效,有条件的可以请村委会见证或去公证处公证。

土地承包合同是咱的 “护身符”,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核对内容,别轻信口头承诺!你家的承包合同都写清楚了吗?评论区晒一晒,咱们互相提个醒!

我们诚挚邀请您成为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调研员,专注于关注廉政信息和舆情动态,同时推动依法维权和依法行政。请通过以下电话010-56212739、010-53387132、010-56212746与我们联系。

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