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问题不大”演变成“大问题”

时间:2025-07-16     来源:     作者:景东县委宣传部 王智


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地的执行者,其精神状态和管理效能直接关系着地方发展大局。当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把“问题不大”作为工作日常的口头语,折射出对工作标准的“差不多”,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的“问题不大”,若对其轻视纵容,终将如蚁穴溃堤,酿成塌方性的“大问题”。

“问题不大”是瓦解思想防线的开端。一份“略表心意”的特产品尝,一场“无可厚非”的圈子聚会,一沓超出“人情往来”的礼金,这些行为初看温软无锋,实则在无声中蛀空思想的底基。“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对“问题不大”的每一次退让,都是对底线原则失防、破防的纵容。当违规操作被默认为“惯例”,当利益输送被美化为“人情”,组织纪律的堤坝便岌岌可危,政治生态的源头活水终遭污染,必须时刻谨防“问题不大”变成“大问题”。

完善制度是堵住“问题不大”的利器。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制度的笼子越织越密、真抓严管,管党治党的“螺栓”就会不断拧紧。近期,景东县干部人事管理“九不准”规定,是对一些“问题不大”的提前预防。这些看似针对“问题不大”的禁令,实则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治理智慧,就如交通规则通过禁止闯红灯等具体条款维护秩序,把“不准推诿扯皮”、“不准无故拖延”等抽象工作要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行为准则。

“问题不大”是谨防“大问题”发生的警惕。当制度有可行性,整体环境就会保持应有的秩序与活力。杜绝“问题不大”演变成“大问题”,必须在思想上筑牢底线、在制度执行上一竿子插到底。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自觉警惕“问题不大”的潜在风险、自觉摒弃“问题不大”的行径,“慎初、慎微、慎独”成为个人修养常态,每一次“问题不大”都遭遇制度的刚性反弹,方能形成强大震慑,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而非可松可紧的“橡皮筋”。这正是“九不准”规定更深层的严管厚爱,它不仅是约束行为的禁令,更是培育政治生态的养分,通过日日精进、久久为功的制度落实,最终实现清正、清廉、清明的治理新格局。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