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指尖”之困 激发实干之力

时间:2025-09-24     来源:     作者:景东县安定镇 李银美

破除指尖之困 激发实干之力

 

当前,信息技术深度赋能社会治理,为基层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新路径,却也衍生新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苗头。各类工作群、政务APP异化为压力群”“留痕器签到拍照”“线上填表等任务挤占干部服务群众的时间,成为制约治理效能的突出问题。作为一线乡镇干部,深感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发实干活力,需从作风、能力、格局三个维度发力,推动基层工作从虚功实绩深刻转型。

”,推动从群内留痕田间问需的作风重塑政务数字化工具本是效率助推器,却在部分地方演变为形式主义新载体群内吆喝代替一线调研线上包装冲淡线下落实的现象,消耗着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精力。这种指尖负担,本质是政绩观偏差下的痕迹依赖。为基层减负,关键在于革除形式主义之弊,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导向。上级部门需带头整合清理冗余线上应用,杜绝重复建群、多头报送。考核评价要破除唯痕迹论,不以留痕多少论优劣、不以材料精美定成效,而将重心放在民生改善的实效、项目推进的进度、群众满意的温度上。要倡导四不两直工作法,鼓励干部褪去机关味、多沾泥土气,让脚下沾泥成为履职最鲜明的印记。技术是服务实干的手段,绝非本末倒置的枷锁,绝不能让基层干部困于数字桎梏

”,实现从被动应付主动作为的能力跃升基层负担过重,表面是任务多、表格多,深层是部分干部应对新形势的本领恐慌。减负不能仅做减法,更要做好赋能加法,让基层有能力、有底气主动作为。赋能需精准施策,筑牢善作善为的根基。一要赋决策之权在政策框架内赋予乡镇更多自主权,摒弃一刀切的指令式管理,让基层能因地制宜谋发展。二要赋资源之力推动人力、财力、物力向基层下沉,破解小马拉大车的困境,确保基层有权办事、有人干事三要赋数字之智加强数字化技能培训,让干部善用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使技术成为效能利器而非负担。同时,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闯敢试者撑腰,让干部从应付检查中解脱出来,把精力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真正实现从要我干我要干好的转变。

”,构建从单兵作战协同共治的治理格局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当前,责任甩锅式下沉、压力层层加码的现象,挤压了社会力量参与空间。唯有凝聚多元合力,才能提升治理系统性、整体性。要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凝聚合力的磁力场。一方面,搭建多元参与平台,畅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能人、社会组织的参与渠道,将其专业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另一方面,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健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民主协商机制,变替民做主由民做主。唯有变党政独奏社会合唱,才能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为基层减负赋能,是一场关乎执政根基的治理革命。既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形式主义,为干部松绑;也要以上下协同的合力建强制度、赋能提能。广大基层干部更要把减负红利转化为实干成效,在田间地头书写为民答卷。唯有上下同频共振、技术制度双轮驱动、党建治理深度融合,方能让基层工作回归为民服务本质,在新时代基层治理实践中焕发蓬勃生机。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