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四宝”绘新卷:黔中腹地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时间:2025-10-28     来源:本网     作者:全国乡村振兴调研员彭兴芝

时值“十四五”规划收官冲刺的关键阶段,黔中腹地的长顺县,正以其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这片曾经以传统农耕为主的土地,如今已焕然一新,被一幅特色鲜明、生机盎然的现代高效农业画卷所覆盖。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被誉为“长顺四宝”的绿壳蛋鸡、高钙苹果、紫王葡萄和优质核桃。它们不仅是长顺农业的品牌象征,更是推动当地农业实现“新提升”的核心引擎。

品牌引领,从“土特产”到“金招牌”

长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突破,在于成功实现了从“提篮小卖”到品牌经营的华丽转身。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长顺县集中力量打造了“长顺四宝”这一区域公共品牌体系,使农产品价值倍增,走出大山,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图片3

绿壳蛋鸡:一枚鸡蛋的科技之旅

长顺绿壳鸡蛋,早已不再是农家后院散养的简单产物。如今,它背后承载的是一套从种源保护、科学繁育到规模化养殖、全程可追溯的现代化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千家万户的农民被有序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的品种、饲料、防疫和品牌销售。这枚小小的鸡蛋,因其富含卵磷脂、低胆固醇的独特品质,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通过电商平台、直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等多元渠道,成为备受青睐的健康食品,实现了从“论斤称”到“论个卖”的价值飞跃。

图片4

高钙苹果:一棵果树的增值魔法

长顺的果园里,高钙苹果的种植充满了“科技范儿”。矮化密植、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确保了苹果的优质高产。与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进一步强化了“高钙”这一特性。不仅如此,长顺苹果的价值链并未止步于鲜果销售。冷链物流的完善延伸了市场的辐射半径,苹果醋、苹果干等深加工产品丰富了产品形态,而每年秋季举办的苹果采摘节,更将果园转变为游客络绎不绝的观光乐园,实现了“一颗苹果”的多重增值。

产业融合,从“单一种植”到“多元业态”

长顺的实践生动表明,农业现代化不仅是生产方式的革新,更是产业形态的重构。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长顺四宝”释放出巨大的乘数效应,展现出农业发展的无限可能。

紫王葡萄:一串葡萄的甜蜜经济

在长顺县广顺镇等核心产区,万亩葡园蔚为壮观,紫王葡萄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格局。然而,它的价值远不止于味蕾的享受。每年举办的“紫王葡萄节”,已成为黔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农旅盛事。届时,八方游客慕名而来,体验采摘乐趣,感受田园风光,直接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这颗紫色的果实,真正实现了“一个节庆活跃一方经济”,成为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作。

图片7

优质核桃:一片林子的共生哲学

面对生长周期较长的核桃产业,长顺人展现了卓越的发展智慧与战略耐心。他们不仅对原有低产林进行高接换优,显著提升品质和产量,更创新性地探索“以短养长”的林下经济模式。在郁郁葱葱的核桃林下,中药材悄然生长,家禽自在觅食。这种立体种养模式,在核桃挂果收益前,就能通过林下作物和养殖获得持续收入,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综合产出效益,生动诠释了生态与生计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长顺“四宝”的成功实践,犹如一幅精心绘制的农业现代化画卷,在黔中腹地徐徐展开。它不仅是技术革新与品牌塑造的典范,更是产业融合与生态智慧的完美结合。从一枚鸡蛋的科技之旅,到一棵果树的增值魔法;从一串葡萄的甜蜜经济,到一片林子的共生哲学,长顺以其独特的创新路径,为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生动样本。


注: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王江南

校审:梁露露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