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长成记”:惠水特色农业的“金瓜”与“甜果”之路

时间:2025-10-29     来源:     作者:

在黔中腹地的惠水县,一片片连绵的佛手瓜架铺展在山野之间,绿意盎然的藤蔓上挂满了个头匀称、色泽青翠的佛手瓜。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山货”,如今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金瓜瓜”,更是惠水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图片1

精准施策:从“零星种植”到“全国主产区”

惠水县充分发挥海拔、气候和土壤优势,在好花红镇、涟江街道等核心区域规模化发展佛手瓜种植。如今,全县佛手瓜种植面积已达数万亩,成为贵州省最大的佛手瓜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佛手瓜主产区之一。

ccfda8f97ccdf71d363fac3f4570e879

通过集中连片发展,惠水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集群,降低了管理成本,实现了统一技术标准和品牌营销,产生了“1+1>2”的集聚效应。

科技赋能: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植”

走进惠水的佛手瓜基地,整齐的水泥支架取代了传统的竹木棚架,喷灌、滴灌设施遍布田间,现代农业设施让佛手瓜种植焕然一新。

“以前种佛手瓜全靠经验,现在有了科学方法,产量和品质都提升了。”当地种植户感慨道。惠水广泛推广有机肥、绿色防控等技术,确保产出的佛手瓜绿色、安全、品质优良,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到“科学种植”的转变。

链条延伸:从“论斤卖瓜”到“按克卖品”

惠水人深知,只卖鲜瓜附加值有限,必须进行深加工。当地将佛手瓜加工成佛手瓜丝、佛手瓜片等净菜产品,直供城市超市和餐饮企业。

18a20f707147c5ed9786c040c97b2128

更值得一提的是精深加工——佛手瓜脆片、佛手瓜泡菜、佛手瓜酱菜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让佛手瓜身价倍增。这些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红”零食。

融合发展:从“单一农业”到“多元业态”

连绵的佛手瓜架不仅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更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景观。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在瓜架下观光、采摘,体验田园乐趣,实现了“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佛手瓜产业链正在向第三产业延伸,“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模式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增收渠道。

金钱桔:地理标志产品的“甜蜜复兴”

除了佛手瓜这颗“金瓜”,惠水还有着另一张“甜蜜名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惠水金钱桔”。

图片4

近年来,通过品种改良、标准化种植和科学管理,惠水金钱桔的品质和产量显著提升。在好花红镇,金钱桔种植与“好花红”民族文化品牌紧密结合,金黄的桔园与布依族民居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每年桔子成熟时节,大量游客前来采摘体验,带动了当地农家乐和民宿发展,实现了“一颗小桔子,带动大产业”的效果。

多元发展:百果飘香的“增收密码”

惠水的“甜蜜事业”不止于此。百香果产业异军突起,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惠水百香果以酸甜可口、香气浓郁而备受市场青睐。杨梅、葡萄等水果则通过发展精品果园、采摘园等形式,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如今,行走在惠水的乡间,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特色农业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惠水县特色农业的成功,源于政府精准的产业选择和政策支持,得益于科技赋能带来的品质提升,离不开市场导向的销售策略,更归功于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 

从佛手瓜的“金色蜕变”到金钱桔的“甜蜜复兴”,惠水县将地方特色小品种培育成了支撑农民增收的大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类似地区的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惠水经验”。

如今行走在惠水,连绵的瓜架已不仅是农田风景,更是希望的藤蔓,一头连着土地,一头通向未来。以这颗佛手瓜为媒,惠水真正架起了乡村振兴的桥梁,铺就了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惠水人民正以坚定的步伐,将特色农业的丰硕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磅礴动能,为走向全面富裕的美好明天持续赋能。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壮丽画卷,正在惠水的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


注: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王江南

校审:梁露露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