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牡蛎筏式养殖技术

时间:2023-08-11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为落实《山东省规范牡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我厅组织专家编写了长牡蛎筏式养殖技术,现予以发布,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浮筏式养殖是一种深水垂下式养殖方法,它是在潮下带设置浮动式筏架,将附有蛎苗的养殖绳垂挂在筏架上进行养成。这种方法不受海区底质限制,能充分利用水体。由于牡蛎不露空,昼夜滤水摄食,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

  (1)养殖海区条件

  浮筏养殖应选择风浪较小,干潮水深在4米以上的海区;水温周年变化稳定,冬季无冰冻,夏季不超过32℃;泥底、泥砂底或砂泥底均可,海区表层流速以0.3~0.5米/秒为宜,海区中浮游植物量一般不低于40000细胞/升。此外,养殖海区应尽量避开贻贝、海鞘等大量繁殖附着的海区,不应有工业污染源。

  (2)养殖筏

  养殖筏是一种设置在海区并维持在一定水层的浮架。

  ①养殖筏的类型与结构

  养殖筏基本上分为单式筏(又称大单架)和双式筏(又称大双架)两大类。有的地区又因地制宜改进为方框架、长方框架等。经过长期实践证明,单式筏比较好,抗风能力强,牢固,安全,特别适用于风浪较大的海区。单式筏是我国目前养殖的主要方式,其他各种类型的筏子很少有人使用。

  单式筏是有1条浮绠,2条橛缆、2个橛子(或石砣)和若干个浮子组成。浮绠的长度就是筏身长,一般净长60米左右。橛缆和木橛是用来固定筏身的。橛缆的一头与浮绠相连,一头在木橛上。水深是指满潮时从海平面到海底的高度。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橛缆的长度一般是水深的2倍。

  ②养殖筏的主要器材及其规格

  a.浮绠和橛缆:现在各地都使用化学纤维绳索,如聚乙烯绳和聚丙烯绳。浮绠和橛缆直径大小可根据海区风浪大小而定。一般在风浪大的海区采用直径1.5~2厘米聚乙烯绳,风浪小的海区采用直径1~1.5厘米聚乙烯绳。

  b.浮子:现在都使用塑料浮子。浮子呈圆球形,还设有2个耳孔,以备穿绳索绑在浮绠上。它比较坚固、耐用、自身重量小、浮力大,可承受12.5千克的浮力。与聚乙烯浮绠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养殖生产的安全系数。

  c.橛子或石砣:橛子有两种,一种是木橛,一种是竹橛。一般海区,木橛的长度应在100厘米左右,粗15厘米左右。木橛打入海底前就要将橛缆绳绑好,其绑法有两种:一种是带有橛眼的木橛,将橛缆穿入橛眼后并将橛缆固定在橛上;另一种是在橛身中下部横绑1根木棍,而用“五字扣”或其他绳扣将橛缆绑在木橛上,或者在橛身中部砍一道“沟槽”,将橛缆绑在“沟槽”处。

  石砣是在不能打橛的海区,采取下石砣的办法来固定筏身。石砣的大小一般不能小于1000千克。其高度为长度的1/5~1/3,使重心降低,增加固定力量。石砣的顶端安有铁棍制成的铁鼻,铁鼻的直径一般为12~15毫米。

  ③养殖筏的设置

  a.海区布局:筏子设施不要过于集中,要留出足够的航道、区间距离和筏间距离,保证不阻流,有一定的流水条件。筏子的设置要根据海区的特点而定,一般30~40台筏子划为一个区,区与区间呈“田”字形排列,区间要留出足够的航道。区间距离以30~40米为宜,平养的筏距以8~10米为宜。

  b.筏子设置的方向:筏子的设置方向关系到筏身的安全。在考虑筏向时,风和流都要考虑,但两者往往有一个为主。比如风是主要破坏因素,则可顺风下筏;流是主要破坏因素,则可顺流下筏;如果风和流的威胁都比较大,则应着重解决潮流的威胁,使筏子主要偏顺流方向设置。

  c.打橛:打橛是一项比较艰苦的劳动,现在各地已试制成功了各种型号的打橛机。大大减轻了养殖工人的劳动强度。

  d.下石砣:下石砣的工具很简单,只需2只养殖用的小船,几根下砣用的粗木杠及1条下砣大缆即可。

  e.下筏:木橛打好或石砣下好后,就可以下浮筏。橛缆或下砣缆随着打橛或下石砣时,就要绑在橛或石砣上,并在其上段系1只浮漂。下筏时,先将数台或数十台筏子装于舢板上,将船划到养殖区内,顺着风流的方向开始将第一台筏子推入海中,然后将筏子浮绠的一端与系有浮漂的橛缆或砣缆用“双板别扣”或“对扣”接在一起,另一端与另一根橛缆或者砣缆,用相同的绳扣接起来。这样一行一行地将一个区下满后,再将松紧不齐的筏子整理好,使整行筏子的松紧一致,筏间距离一致。

  (3)养成方式

  ①筏式吊绳养殖

  养殖绳的长度可根据设置浮筏的海区深度而定,一般2~4米。一般选用直径0.6~0.8厘米的聚乙烯绳或直径1.2~1.5厘米的聚丙烯绳做夹苗绳。将附有10~20个稚贝的扇贝壳夹在苗绳中间,间距20~30厘米,牡蛎长到一定大小时互相挤插形成朵后,可较牢地固定在夹苗绳上。养殖绳也可以采用14号半碳钢线或8号镀锌铁线,将采苗时的贝壳串采苗器拆开,重新把各个贝壳附苗器的间距扩大到20厘米,串在养成绳上。养殖绳制成后,即可垂挂在浮筏上。养殖绳上的第一个附苗器在水面下约20厘米,各串养殖绳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0厘米。

  ②筏式网笼养殖

  山东、辽宁等地的筏式养殖牡蛎,常采用类似扇贝养殖的方法,即将附在贝壳上的蛎苗连同贝壳一起装在扇贝网笼内,再吊挂到筏架上进行养成。每层网笼一般养殖牡蛎40粒左右,每亩可放养12~15万粒。

  筏式养殖的最大特点是把平面养殖改为立体垂养,牡蛎生长环境从潮间带滩涂改为水流畅通的潮下带深水海区,这对加快牡蛎的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都有着积极意义。但筏式网笼养殖容易造成污损生物大量附着,而且养殖的器材设施一次性投资大,成本高;在深水外海养殖,还必须提高抗风浪能力,以防台风侵袭。

  (4)分苗与养成时间

  常温培育的长牡蛎苗种出库时间在6~7月份,由于气温高,运苗时要防高温暴晒。一般在气温24℃以下时,途中不浇水不致死亡。蛎苗运至养殖海区后,需要装于网包内挂于海上暂养。每包8~10串,每串100片。暂养15~20天,蛎苗长到2~3毫米时进行分苗。分苗时,选择每片具有8个以上蛎苗的附着基进行夹苗。

  蛎苗的养成周期,各地不尽相同。我国山东省养殖的长牡蛎,第一年7月份采的苗,至第二年年底或第三年1~3月收获,从采苗至收获的养殖周期约16~20个月。

  (5)日常管理

  ①保证浮筏安全:勤检查浮绠、橛缆与吊绳,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风浪过后要及时出海检查。

  ②调整浮力:要随着牡蛎的生长,浮筏负荷量的增加而及时调整浮子数量,避免浮力下沉,增强抗御风浪的能力。

  ③防止吊绳绞缠:吊绳要挂得均匀,防止吊绳绞缠在一起,造成脱落影响产量。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tzl/rdzt/sclsjkyzwdxd/202308/t20230811_43938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