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54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3-08-11     来源: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A

  

  黔农议复字〔2023〕70号                                  签发人:张集智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54号建议的答复

  

  李发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出台农村旱厕建设标准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国家农村旱厕建设标准有关情况

  2012年国家卫健委出台了《农村卫生户厕规范》(GB19379-2012),明确了6种农村改厕技术模式。其中,“粪尿分集式厕所”和“双坑交替式厕所”主要运用于农村旱厕改造。从全国使用情况来看,“粪尿分集式厕所”由于建设要求高,且清掏使用不方便,现在各地已基本淘汰。“双坑交替式厕所”在西北和东北地区使用较多。从实际效果看,西北地区更加适宜(由于卫生旱厕使用过程中需进行填料,填料的方便与否决定了农户的使用度和满意度,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就地用“干土”填料取用方便,农民认可度高)。

  据悉,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相关科研院(所)已对原有的“双坑交替式厕所”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增加了“免水冲生物填料式卫生旱厕”和“堆肥式卫生旱厕”技术标准,拟采用行业标准发布。截至目前,相关标准还处于审定阶段。

  二、贵州农村旱厕建设标准制定情况

  近年来,我省在农业农村部环科所的支持下,在黔东南州剑河县等地开展卫生旱厕(免水冲生物填料式厕所)技术标准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目前,相关技术标准已经定型,部环科所专家团队正按程序向国家报审。如国家审定通过,此项技术可在我省其他市(州)进行试点推广。

  此外,2021年来,我厅和省乡村振兴局,毕节、六盘水等市(州)农业农村局积极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适宜贵州本土的卫生旱厕技术攻关研究,并作了小范围的推广适用。由于西南地区农村卫生旱厕技术难点多、如厕体验感差(如厕后需填料)、后期存在维护费用(添加生物菌剂)等原因,群众普遍接受度不高,强行推广易造成改厕失败,需各地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发动,让农民群众逐步养成卫生入厕的生活习惯。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8月,国家八部委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指导意见》,明确各地在推进农村改厕中要坚持为民而建、农民主体,要从根本上解决厕所不能用不好用、农民不愿用不会用等现象,特别是对干旱、寒冷地区卫生厕所的适用技术推广,应至少经过一个周期试点试验,成熟后再逐步推开。因此,现阶段我们把农村改厕的重点放在技术成熟的水冲式厕所的改造上。对靠近城镇、距离污水管网较近的地方,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尽量纳入城市改造体系,优先实施整村推进,以“沉淀池+管网”为重点,加快污水处理设施联网并行。对离城镇较远,但农户居住集中、且地形具备自然落差的地方,整合项目资金,以无动力、微动力等生态设施为主要模式,实现农村污水达标排放。对农户分散居住的地方,因户施策,能改水的改水,能改旱的改旱,就近消纳还田,确保无害化处理。对地处偏远、工程性缺水、经济欠发达的地方,重点做好农村改厕试点示范,稳妥推进。对空心村、拟搬迁村等,通过建设公共厕所解决农民卫生如厕需求。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6月15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周琦;联系电话:18985039896)

  

  

  

  

  

  

  

  

  

  

  


原文链接:http://nynct.guizhou.gov.cn/ztzl/jytagkzl/jy/202308/t20230804_814995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