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兴平县瓜农张陈米的幸福与烦恼

时间:2024-07-05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040836537n89.jpg

  张陈米在采摘西瓜。

  

  7月1日,一场阵雨过后,持续多日的高温稍退,天气凉爽。

  兴平市丰仪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张陈米蹲在棚内,熟练地采摘着“麒麟”西瓜,另外几名工人则忙着将西瓜装车。

  往年每斤售价在2.2元,今年的行情不好,好不容易来了一位大客商,他赶紧把成熟的西瓜卖掉。“前几日的持续高温,每天能销售1万斤,每斤1.2元。”他说。

  53岁的张陈米,来自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一个山村,这是他在兴平种瓜的第6个年头,200亩地建了600个大棚。

  “我们那里有着种西瓜的传统,但土地资源有限,几年前听身边的朋友说关中地区土地平坦、日照充足,很适合种西瓜,而且不少人赚了大钱,于是我和几个乡亲到这里流转土地种西瓜。”他说。

  每年11月他从台州来到兴平市,开始整理土地、架设大棚,开展种瓜苗,施肥、打药、人工授粉等工作,到次年六七月首批西瓜成熟,要持续忙到9月底,国庆节过完西瓜销售才接近尾声。随后,提前租好来年种瓜所需的土地,就可以开车回到浙江老家休息1个月。由于每年春节的时候瓜地里正需要管理,所以几乎不能回家过年。

  “前几年效益不错,赚了些钱,但如今同类产品越来越多,价格持续低迷。”张陈米说。

  据不完全统计,有6万多台州瓜农常年迁徙,充分利用全国各地土地资源、光照和温度的差异,种反季节西瓜,种植区域覆盖了海南、广东、云南、四川、陕西等多个省份。

  和其他种瓜的“夫妻档”不同,张陈米的老伴在家乡经营着卫浴和建材门市,还要照顾公婆,他在兴平经营着600个西瓜棚。

  12时许,完成了半天的工作,张陈米驾驶着电动三轮车,前往镇上购买了一些食材,回家准备做午饭,说是“家”,其实只是园区内搭建的帐篷,一个门帘隔开,一部分是寒酸的卧室,一部分是简陋的厨房。

  虽然条件不好,但米饭配上浙江风味的菜肴,再喝上二两小酒,对于张陈米来说,已经很满足。

  “丰仪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很完善,客商运输便利,镇上的电商平台运行平稳,西瓜不愁销路。”张陈米说,如今都是小家庭,一个大西瓜根本吃不完,明年准备尝试更新西瓜品种,种植小西瓜、冰淇淋西瓜,迎合灵活多变的市场,相信能卖上好价格。

  “做生意总会有困难,但如果因为害怕就不去做,那么永远不会有收获。”他说,产品错位发展拓宽空间,延长西瓜销售时间,扩大销售半径,一定能走出一条西瓜产业化发展的独特道路。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40704/98480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