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活资源富农有方 “绿”动边疆产业兴旺

时间:2025-04-25     来源:      作者:云南省司法厅驻景东县曼等乡曼等村选调生 李业状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的根基性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强调“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这一战略既延续了“千万工程”的实践经验,又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云南省作为生态资源大省,近年来通过政策创新与产业实践,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绿色样本”;其中普洱市创新打造"林下经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路径,通过生态资源立体开发与产业链条精准延伸,构建起林草保护与产业增值的良性循环体系,为边疆民族地区探索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样板。


政策领航:擘画绿色发展新局


政府工作报告将“三农”工作置于重要地位,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等举措,并强调“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2024年,云南省林草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开发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乡村旅居新业态,培育一批林药、林畜、林菌等绿色‘云品’”的思路,全力推进林草产业全产业链、多形式融合发展。普洱市则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出台《普洱市林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及配套实施方案,系统构建了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为普洱市发展林下经济锚定方向。普洱的松茸、石斛、三七等特色林下产品,正需通过政策赋能,从“原字号”向深加工、品牌化跃升。


绿富同频:激活多维共赢效益


林下经济作为生态文明的创新实践,其核心价值在于破解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传统二元对立,通过科学规划林间空间资源,构建起“以林养产、以产护林”的良性循环体系。从生态维度看,林下经济通过分层开发模式,利用林木遮荫、腐殖质等自然条件培育药材、菌菇等特色产品,既减少了对森林的干扰破坏,又借助林下作物固氮保墒功能促进森林生态修复。在经济层面,不同于传统砍伐经济的一次性收益,林下种植、生态旅游等业态可产生持续效益,更通过延伸加工链条,推动初级农产品向保健品、文创品升级,创造高倍附加值,培育出地理标志产品集群。在社会效益上,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将分散的林农纳入现代产业链,特别是在边疆民族地区,林下经济已然成为促进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粘合剂,让守护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百姓看得见的获得感。


立体开发:破题林下经济密码


为科学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普洱市立足热带雨林生态资源优势,科学构建“立体开发、循环利用”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根据山区不同海拔特点,通过分层规划森林资源空间,在高海拔冷凉区推行林药间作,重点发展三七、黄精等道地药材仿野生种植;中海拔区域建立林菌共生体系,利用松栎混交林培育茯苓、松露等食用菌;低海拔热区实施林果套种,发展咖啡、澳洲坚果等经济作物,形成“林上有果、林间培菌、林下育药”的复合型产业格局。同时,依托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培育本土技术人才,破解“谁来发展林下经济”的难题。另一方面,统筹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建立种质资源保护、生态种植规范、产品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推广的全产业链条。这种“向森林要效益却不伤生态”的发展模式,既保住了满山青翠,又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真正实现了“叶下生金,林间致富”。


振兴蓝海:拓路边疆富民强县


云南省普洱市林下经济的发展实践,为落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的要求提供了可示范路径。如依托热带雨林垂直梯度,分层布局林药、林菌、林果产业带,这种分层开发既契合政府工作报告“做好‘土特产’文章”的要求,又避免同质化竞争,如普洱市景谷县利用思茅松伐桩发展茯苓种植,充分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深入梳理其发展路径背后的关键要素,其核心在于以生态资源为本底,通过科学规划、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利益共享机制创新,将“土特产”转化为富民强县的绿色动能。这一发展路径表明,以生态空间精准开发筑牢“兴业”根基,以全产业链协同激活“强县”动能,以制度性红利保障“富民”实效,方能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三体联动”目标,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绿色引擎。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立足“土特产”文章与林下经济培育,既赓续了“靠山吃山会养山”的传统智慧,更擘画出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图景。普洱实践生动诠释:以生态资源禀赋为根基,科技创新赋能为引擎,联农带农机制为纽带,方能实现“林间土货”向“生态臻品”的价值跃迁。正如报告所言,“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这不仅彰显着政策导向与民生诉求的深度契合,更预示着古老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当无人机巡航守护茶山云海,当电子标签镌刻三七生长密码,乡村振兴的答卷正书写在每一棵精心呵护的绿树之间。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