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解锁民族复兴的“三重密码”

时间:2025-04-25     来源:     作者:景东县纪委监委 王沛鹏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激荡起新时代科技强国的春潮。从“卡脖子”阵痛到“无人区”突围,中国正以破冰之勇、滴水之功、凌云之志,在百年变局中解锁民族复兴的“三重密码”。

以破冰之勇突破“技术围城”。从“两弹一星”的辉煌到北斗导航的精准,从高铁技术的飞速到量子通信的神奇,每一项重大突破背后都是科技工作者用自主创新凿穿“卡脖子”壁垒的壮举。历史反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唯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飞跃才更具底气。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整合产学研资源,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在技术领域精准投入,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以滴水之功锻造“大国重器”。科技攻关绝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更需保持战略定力,避免急功近利。赵忠贤院士团队四十年如一日深耕超导研究,最终发现“铁基高温超导”,为全球物理学界作出重要贡献;袁隆平院士团队持续攻关杂交水稻技术,实现亩产从700公斤到1200公斤的历史性突破。只有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持之以恒刻苦钻研,才能在科技领域取得真正突破。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实干作风,保持战略定力,锻造“国之重器”,在科研领域深耕细作,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以凌云之志开辟“创新蓝海”。科技创新的征程从无坦途,既要突破“卡脖子”的瓶颈,更要在“无人区”开拓新领域,这离不开“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回望历史,钱学森敢为人先提出“火箭军”构想;邓稼先在核物理研究几乎从零起步的困境中,带领团队完成原子弹理论设计,这种“敢闯禁区、敢涉险滩”的精神,至今仍是科技突围的核心动力。只有摒弃“跟随思维”,以“敢闯无人区”的胆识布局未来,才能在科技革命浪潮中抢占先机。正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揭示的创新真谛,始终保持“领跑者”的姿态,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不断挑战极限,用科技突围核心动力,在创新领域抢占先机,实现“星火”到“燎原”的巨变。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