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新农:精铸产业链,沃野绘新篇

时间:2025-11-03     来源:本网     作者:全国乡村振兴调研员彭兴芝

在黔南群山之间,独山县的农业转型故事正悄然书写。这里已超越“种出来、卖出去”的初级模式,构建起“特色种植为基础,精深加工为引擎”的良性发展格局,走出一条产业链延伸与价值提升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片1

一地风物,一地珍宝

独山之珍,凝于“一药一茶两果一菜”。这些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的物产,是自然与人文共同雕琢的瑰宝。

图片2

铁皮石斛,得雨热云雾滋养,聚天地精华,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其多糖丰沛,品质上乘,林下仿野生与高效大棚并行的种植模式,既护生态,又保产量,使独山成西南重要石斛产业基地。

图片3

高寨茶,历史曾为贡品,今属“都匀毛尖”一脉。其形紧细卷曲,白毫如雪;其气清雅,其味鲜爽回甘。在传承古法之余,独山引入清洁化生产线,开发多类茶品,以应时代新需。

紫王葡萄与西红柿,并称水果“双雄”。紫王葡萄紫黑饱满,酸甜浓郁,花青素含量高,避雨栽培更护其完美;独山西红柿沙瓤多汁,风味浓郁,标准化大棚与精准水肥管理,确保品质始终如一。

百香果与食用菌等新兴产品,亦为山地增色,成为农民增收的“黄金果”,践行“稻菌轮作”,提升土地之效。

图片6

从田野到殿堂:价值的升华

独山深知,唯有精深加工,方能使农产品挣脱“原字号”束缚,实现价值飞跃。其加工业呈现出“集群化、精细化、品牌化”的鲜明特征。

在铁皮石斛领域,已形成闭环产业链。从初加工,到石斛粉、花茶、原浆、饮料等健康食品,再到胶囊、含片等保健品,乃至面膜、牙膏等日化品,价值层层递升。龙头企业如贵州独山金斛生物科技等,构建了从育苗到成品的全链体系。

茶叶加工迈向清洁化与多元化。标准化厂房保障品质,红、白、乌龙等多类茶品突破春茶局限。品牌整合聚力,“独山茶”区域公共品牌正崭露头角。

图片7

果蔬处理则注重保鲜与转化。冷链仓储与分拣包装使鲜果直达高端市场;葡萄化身为酒,西红柿制成酱汁,百香果变为原浆与果脯,销售周期得以延展。

图片8

融合发展更为产业注入活力。“中央厨房”供应净菜与预制菜;农旅融合让游客在山水间体验石斛花茶、百香果干之味,形成“观光-体验-购买”的生动循环。

结语:独山模式的启示

独山县以地理标志与特色资源为基,以龙头企业为引擎,构建从田间到车间的全产业链,成功实现了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商品的跃迁。

此模式不仅破解了农产品“卖出难、价低”的困局,更创造了大量就业,推动了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为山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范。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独山正以智慧与汗水,精铸产业链,谱写沃野新篇。


注: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王江南

校审:梁露露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