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织锦绣 果香富万家——贵州荔波特色种植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5-11-05     来源:本网     作者:全国乡村振兴调研员彭兴芝

贵州黔南州荔波县,这颗镶嵌在黔桂交界处的“绿色宝石”,近年来不仅在生态旅游上熠熠生辉,更在广袤田野间谱写了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通过精准施策与科技赋能,荔波县成功培育并壮大了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种植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图片1

多元布局,特色产业硕果盈枝

荔波的特色种植业,如同一幅精心描绘的锦绣画卷,各具风采,又相得益彰。

图片2

黄金果业,枇杷领航。作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荔波枇杷种植面积已达3.35万亩,覆盖八乡镇。其中,玉屏街道岜马村便是核心产区之一。这里出产的“大五星”枇杷,以其果大肉厚、汁多味甜而享誉市场。全产业链产值近2亿元,这颗小小的“黄金果”,已成为万千果农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图片3

智慧轮作,菜薹生金。在小七孔镇联山湾村,智慧的农人探索出“稻--菜”高效轮作模式。当金秋稻谷归仓,千亩良田便披上菜薹的绿装,孕育冬春的又一季丰收。这种模式盘活了冬季闲置土地,亩产值显著提升,实现了“土地不休、收入常有”的良性循环。

图片4

订单引领,茄出深山茂兰镇比鸠村的百亩紫茄,不仅是田间的风景,更是“黔货出山”的明星产品。通过“订单农业”模式,这些优质茄子跨越山河,稳定供应两广、湖南等地。产业年产值达200万元,并创造逾5000人次的务工机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图片5

林下秘宝,灵芝绽放小七孔镇中心村的林下,170余亩红灵芝正安静生长,汲取天地精华。这种高经济价值的作物,不与人争田,预计年产值高达675万元,为240余名村民打开了“靠山吃山”的新路径,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图片6

电商赋能,猕猴桃俏甲良镇的猕猴桃,借助“合作社+农户+电商”的翅膀,飞向了全国消费者的餐桌。通过精细化分级与品牌化运营,精品果价值倍增,充分展现了现代农业的无限潜力,成为荔波农业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图片7

反季冬瓜,错峰赢市。玉屏街道水浦村瞄准市场空档,发展反季节冬瓜种植。26亩冬瓜产量超百吨,并通过与企业提前对接,确保了销路畅通,体现了市场导向型农业的精准与高效。

特色种植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启示

纵观荔波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历程,其对于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清晰而深刻。

图片8

其一,是产业兴旺的“压舱石”。 多元化、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小、散、弱”的局面,形成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为繁荣乡村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二,是农民增收的“动力源”。 无论是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薪金,还是经营分红,特色产业通过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实实在在分享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其三,是生态和谐的“连接桥”。 “粮+菜”轮作模式提升了地力,林下灵芝种植盘活了生态资源,绿色防控技术保护了环境。荔波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其四,是人才汇聚的“强磁场”。 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也激发了本土农民学习新技术、拥抱新模式的热情,为乡村留下了人才,蓄积了发展后劲。

图片9

结语

从满山金黄的枇杷园到生机盎然的菜薹田,从订单不断的茄子基地到电商热销的猕猴桃,荔波县正以其富有远见的产业布局和扎实的实践,将特色种植的“种子”培育成乡村振兴的“参天大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不仅生长着丰收的果实,更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编辑:王江南

校审:梁露露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