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扫帚“扫”出全民参与热——关岭“两清两改两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时间:2025-11-05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

“沙沙沙……”5月的一天清晨,尤才英早早起床,扫完自家院子,顺势扫起了门外的街道,扫着扫着,扫帚连扫帚——她和街坊扫到一块去了。两人拆开扫帚,笑着打了声招呼,再看街道,十几米范围内已被扫得干净整洁。

尤才英是安顺市关岭自治县上关镇的居民,如今已年过花甲,勤劳的她在庭院里春扫落花,秋扫落叶,一年到头闲不下来,手里不知道用坏过多少条扫帚,但用它来为镇里扫街,还是从今年开始。

8ca7253b83afba986172f6da4d07990c

今年年初,镇上紧扣“两清两改两治理”目标任务,将其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关键抓手,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推动全镇实现“面子、里子”双提升。

对院坝会上听到的这番话,尤才英一知半解,经过村干部解释她才明白:“原来是扫地啊。”她回到家,拿起扫帚出了门。只见大街上尘土飞扬,已有好几把扫帚率先“开了张”。那一天,常年无人打理的街道让街坊们没少费力,最后扫出来的垃圾堆了几大堆。

从那以后,尤才英和街坊们就开始比谁起得早了。谁要是能先把自家门外的“势力范围”扫干净,这一天串门都会神气不少。

72fffcd054ca62df85d02a31fcd6824e

在尤才英扫街的同时,上关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围绕街面环境、垃圾收集点、占道经营、车辆停放、摆摊设点、沿门面住户等方面,构建起“村级摸排、镇级统筹”的高效推进机制,一场人居环境变革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扫着扫着,尤才英发现,不光街道上没了灰尘、塑料袋、碎纸片,墙上的广告纸、乱涂乱画也不见了,连镇上那些曾经到处摆的自行车、电动车和各种小摊,也都被梳理得规规整整。卫生条件好了,很多人在院子里种起了花花草草,整个镇仿佛成了个大花园。

等到镇上的督察员把她评为“优秀个人”时,尤才英才知道,镇里容貌发生大变化,自己手里的那把扫帚也立了功呢。

上关镇有“八村一居”,每个村(居委会)都有不少“尤才英”。在村干部和“优秀个人”的带动下,街道上挥舞扫帚的人越来越多了。

48da24cc8e1db6825723cc62f08ce996

“自从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后,我们对环境卫生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不管是路上还是房前屋后,家家都在搞卫生,路上都是干干净净的,我们的村子变得更漂亮了。”上关镇冬足村村民杨佳说。

“我们采取前期详细摸排各个村情况的方式,将各个村的数据统一到上关镇进行统计,然后由镇上统筹安排。目前上关镇的残垣断壁和乱堆乱放已经清理了大概50%,剩下的预计6月前能够全部清理完成。”上关镇宜居乡村和创建工作负责人余画介绍。

上关镇走在了前头,其他乡镇也不甘落后。今年4月30日,关岭趁势发布了“两清两改两治理”和卫生家庭明白书,号召各村居(社区)要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2年见成效、3年大变样”目标,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ab41c0287ab35b663b7f61a7a78ebaa2

龙潭街道落叶新村早已开始了行动,“干部带头扫,群众跟着干”,这里的扫帚也飞舞起来。大寨组村民刚正秀家窗明几净,门前屋后干净整洁,屋内物品摆放井井有条,厨房干净敞亮。她满意地说:“现在住着舒服多了!”  

提到环境问题,旱厕和圈舍是重灾区。过去人畜混居、粪污横流,如今这些正被标准化建设取代。据落叶新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罗志鹏介绍,截至目前,落叶新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95%,并建成6个污水处理池及2个污水处理站,实现全村9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在垃圾治理方面,该村9个村民小组合理布局150余个垃圾箱,并配套设置12个标准化垃圾中转箱,构建“户分类、村收集、公司清运”的垃圾处理体系,确保垃圾能够得到及时清运处理。

环境整治最怕“一阵风”,扫帚放下了,垃圾还会堆起来。如何避免死灰复燃?关岭的答案是制度与激励双轨并行。

66e93b518843b78f06e3163395380fcd

在上关镇,政府制定奖惩方案,对成绩优秀的个人和家庭进行表扬,而未达标部门和干部则面临问责。落叶新村还推出“积分制”,村民通过日常保洁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让维护环境成为习惯。

如今,关岭的大街小巷掀起了一股“全民扫地”的热潮。连那些刚放学的学生们见了,都从大人们手里抢过扫帚,有模有样地扫起来。在这片永不间断的“沙沙”声中,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正逐渐清晰。


编辑:王江南

校审:梁露露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