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12个优良地方品种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时间:2025-11-19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10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新修订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我区在2006年已进入《名录》的蒙古牛、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内蒙古绒山羊、蒙古马、鄂伦春马、阿拉善双峰驼、边鸡、敖鲁古雅驯鹿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河套大耳猪、苏尼特双峰驼和黑蛾(柞蚕)等品种,进一步提高了我区珍稀、濒危、特有资源的保护利用水平。

  河套大耳猪,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地方猪品种,其肉质鲜美,具有抗病性强、耐粗饲料、繁殖率高等优良特性,是河套地区传统饲养的肉猪资源。通过国家、自治区三年的保种项目实施,河套大耳猪存栏数量由2021年的74头上升到312头。尽管河套大耳猪的数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仍然属于濒危畜禽遗传资源。

  

  

  苏尼特双峰驼,是内蒙古地方骆驼品种之一,具有独立进化分支,形成了独立的蒙古高原生态型,是研究骆驼科动物演化的“活化石”。目前仅存于内蒙古苏尼特草原及周边狭小区域。现有自治区级保种场1家,盟级种畜场1家,建立双峰驼核心群10群,目前存栏数2万余峰。

  

  

  

  黑蛾,属青黄蚕系统,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等二化一放地区放养,为内蒙古特有柞蚕种质资源。可作为特殊成虫体色材料应用于特殊柞蚕品种选育和相关科研工作,具有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花纹,观赏价值高,可作为观赏昆虫进行养殖和展示,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内蒙古高度重视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在强化工作部署、开展资源普查、健全保护体系、推动资源利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出台了种业振兴实施方案、《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0)》《关于支持种业振兴政策措施》,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全面落实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种任务,加强自治区地方品种保护,制定公布了《自治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督促苏尼特羊、敖鲁古雅驯鹿等已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品种加快建立保种场和保护区,目前国家级保种场(区)12家,认定自治区级保种场25家。圆满完成了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任务,畜禽品种实现了应查尽查,普查过程中对河套大耳猪等濒危资源开展了抢救性保护,发掘了札萨克图羊、乌拉特戈壁红驼等一批有重要价值的优异种质,目前全区畜禽地方品种22个。不断加大遗传资源利用力度,“十四五”期间培育出华西牛、杜蒙羊、华蒙肉羊等品质优良的肉牛、肉羊新品种,全区培育品种和配套系达到了25个。

  内蒙古将继续组织开展重要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对我区特色、珍稀、濒危的畜禽地方品种采取活体保护和遗传物质保存,确保优势特色畜禽遗传资源得到应保尽保。


原文链接:https://nmt.nmg.gov.cn/xw/nmyw/202510/t20251031_28108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