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068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2-10-09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发展数字农业、助力科技强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取得较好成效。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信息中心发布的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20年我省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达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位;全省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41.6%,高于全国19.1个百分点。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周谷堆大兴农产品国际物流园有限责任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1年度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21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皖农”建设工程。2021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加快“数字皖农”建设若干措施》(皖政办﹝2021﹞18号),提出了推进生产数字化构建、经营数字化增效、管理数字化升级、服务数字化延伸、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及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和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和人才培育、要素保障、组织推动等10项具体措施。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省委省政府“两强一增”行动方案、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工作。  

  二、纵深推进生产数字化。我省大力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物联网+生产模型+大田种植”、“物联网+智能装备+病虫害自动测报防治”、“物联网+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空间遥感+农机”等应用模式,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取得积极成效。到2021年底,全省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点300个、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试验示范区4个、应用农业物联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100多家。建设农机作业质量监控与调度指挥系统、农机购置补贴APP,高效实现农机精准作业监管、跨区调度指挥和农机购置补贴发放,已接入3500余个服务主体、3.1万余台农机,为全省农民提供补贴办理线上服务。建设省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全省近3万台农机精准化作业在线服务。  

  三、大力推进农业大数据综合应用。安徽农业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已于2019年10月建成并上线运行,目前整合了人居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补贴、动物卫生监督、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收入、农业生产、一网通办等“三农”基础信息数据1.1亿条,并作为数据通道与安徽省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建设完善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截至2021年底,省追溯平台用户数量达2万家,较上年增加近7400家,平台接收数据总量达644.3万条,平台用户二维码总生成数量已达632.1万批次。建设基于空天地一体化长江禁捕指挥调度系统,建成70个渔政信息中心,以长江禁捕水域为重点,配备小目标雷达65套、光电设备617套,基本实现监控有效覆盖长江干流和重点水域。  

  四、推进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暨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推进砀山、金寨、长丰、歙县、桐城5县市开展数字乡村试点,推进种业、生猪、稻米、渔业、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8个产业互联网建设。5个试点县制定数字乡村建设有关规划、方案、计划,突出特色主导产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智慧农业、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数字化。砀山县围绕梨产业发展,开展了梨园的现代化改造工作,完成了14个应用场景搭建,成立了砀山梨源农业产业互联网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建设梨产业互联网平台,已经具备用户入网、用网的条件。8个农业产业互联网牵头企业围绕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农业产业链,汇聚产业生态伙伴,实现全要素集聚,引导各类主体入网、用网,带动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中联农机围绕水稻生产到销售13个环节,49个决策点,工厂育秧物联网、全生育期管理物联网、农事作业车联网、水稻烘干智能监控网、品牌销售电商网“五网合一”打造智慧芜湖大米。  

  五、加强数字农业科技创新。2016年,我省率先在全国设立安徽省农业信息化产业技术体系,2021年该体系调整为安徽省数字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下设农业产业互联网、数字乡村、农业知识图谱与数字建模、农产品品控与供应链优化、农业智能控制与装备、农业大数字与知识工程6个专业组和11个综合试验站,今后将为安徽省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2022年,牵头创建“数字皖农”科技创新联盟,汇聚全省各行业领域从事智慧农业研究、推广、应用、管理等方面的力量,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成果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应用,  

  下一步,我厅将认真研究吸纳贵单位的宝贵建议和意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强一增”行动要求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数字皖农”建设若干措施》,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推进生产数字构建。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强智能农机推广应用,实现环境自动监控、水肥药精准施用、饲料精准饲喂、病虫害智能测报等,支持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精准种植和养殖,到2025年建设数字农业工厂400个、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累计1500个。  

  二是推进经营数字化增效。持续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品牌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对接和丰收购物季活动等,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平台加强合作,进一步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  

  三是推进管理数字化升级。进一步完善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加大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力度,积极对接数字农业项目应用场景,开展数据挖掘分析,指导农业精准生产、精准营销。推进“按图索粮”,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高标准农田等数字化管理。  

  四是推进服务数字化延伸。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强益农信息社规范管理,完善益农信息公共平台服务功能,提升信息员服务能力。鼓励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生产“云服务”,实现产前、产中、产后数字化服务全覆盖。  

  五是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支持乡村治理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在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生态环境等方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促进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  

  六是推进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推动行业头部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通农业产业链,实现全要素集聚,用数字技术整合人、技术、平台、资源、渠道等,探索农业产业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中小型企业等加入农业产业互联网,汇聚产业生态伙伴,实现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  

  非常感谢对我省数字农业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信息处  

  联系电话:0551-62674336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8月12日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64637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