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台账工作进展

时间:2023-01-31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具体事项      进展情况
    深入推进“五个振兴”。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开展吨粮县、吨粮镇建设,支持德州创建“吨半粮”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适度扩大大豆作物面积,稳定肉蛋奶和蔬菜产能,打造齐鲁好粮油品牌。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动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永久落户济南。    1.将支持“吨粮市”建设写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做好2022年粮食生产的通知,并多次召开粮食生产会议,压实粮食安全责任。2.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2558.3万亩,增长0.2%;总产1108.76亿斤,增长0.78%,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续两年突破1100亿斤大关。3.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66.5万亩,超额完成15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全省大豆收获面积341.9万亩,超额完成播种任务。4.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初步同意将济南作为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永久会址。(已完成)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665万亩。    新建高标准农田665万亩。(已完成)
    培育12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育成突破性新品种20个以上。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争创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库,推动大豆、苜蓿、藜麦等栽培种植实现新突破。    1.新培育3家农作物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核发了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累计达到13家。2.召开了小麦专业委员会会议,推荐审定小麦新品种39个。3.按照《山东省耐盐碱大豆品种试验方案》有序开展耐盐碱大豆试验,目前,田间试验、收获、考种等工作已完成。(已完成)
    继续实施“百园千镇万村”工程,做强烟台苹果、寿光蔬菜、沿黄肉牛、沿黄小麦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单项冠军。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以上、农业产业强镇100个以上。加大先进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农产品绿色关键生产技术,建设一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    1.创建2022年省级农业产业园20个以上。2.已评选确定平度市等10个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主体并公布名单,每县给予500万元财政资金奖励,资金拨付已到位。3.培育大蒜、大姜、苹果、大豆、花生等特色产业“单项冠军”企业。(已完成)4.9月份,我省沿黄大豆、大花生2个产业集群获批建设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根据补短板要求,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设立了农机装备项目,立项智能驱动技术研发、丘陵山区适用智能作业装备研发与应用等6个课题,编制有关工作方案。6.经专家评审,拟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08个、乡土产业名品村1468个。(已完成)
    加快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优化提升乡村人才工程,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稳定在270万人以上。    1.我厅联合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举办了第六届山东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推荐产品产销类和平台服务类两类冠亚军参加全国大赛。向农业农村部推荐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6人。2.选拔第九届齐鲁乡村之星794名,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发文公布。截至2022年底,全省农村实用人才达302万人。(已完成)
    积极开展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加快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探索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农村改革:一是分片区对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县(市、区)开展中期评估,指导试点县(市、区)总结试点经验、典型案例等阶段性成果。二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的通知》,维护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权益。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运行监测,总结全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县任务实施进展情况。农综区建设方面:已起草2022首届智慧农业博览会方案,初步确定启动仪式、线上展览、配套活动等内容,农业农村部正进一步研究。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今年累计新增市场服务规模29.2亿元。农综区润柏农业有限公司受邀参加中国—巴基斯坦商务论坛,推动农综区巴基斯坦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已完成。)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做好黄河滩区迁建后续工作,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加大20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设一批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    1.累计帮扶学生12.8万人,资助金额1.55亿元;医保累计报销住院、门诊费用82.79亿元;累计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2920户、竣工2886户;提前超额完成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年度目标任务。2.全省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40.6万人,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6.2万人。3.全省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防返贫监测对象中有71.6万人纳入低保、特困保障范围,新建“如康家园”906处。4.黄河滩区累计资助困难学生2.13万人次,落实医疗保障19.9万人,保障住房安全816户,5.45万人纳入兜底保障范围,3.92万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岗就业。5.2022年中央衔接资金10.9亿元、省级衔接资金31亿元已全部分配下达。其中,中央衔接资金分配到重点县占比为60.3%;省级衔接资金分配到重点县占比为62.2%。(已完成)
    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基本消除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    联合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组织全省1496个村实施中央资金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试点,示范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线监测,截至目前,全省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70.79亿元,村均49.58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45.14%。(已完成)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清洁取暖等重点工作,整县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打造5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暗访督导情况通报》。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完成2021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绩效评价。(已完成)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wgk/tzgg/gsgg/202301/t20230120_42287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