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礼泉探索“三改”模式 建设高质高效果业示范园

时间:2023-04-21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礼泉县坚持把低质低效果园改造作为推进果业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紧扣品种培优、品质提升两个关键,强化“四新”示范推广,创新走出了一条建设高质高效果园的礼泉果园“三改”新路子。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服务要素保障。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老园改造和果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组织农业农村、水利、乡村振兴、科技等部门和镇(街道),加快资金、科技、信息等要素优化组合,明确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研判、半年一观摩工作机制,逐层落实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和撬动作用,争取各级果业项目扶持资金,累计投入6850万元,为推进实施低质低效果园提升改造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

  统筹区域资源,探索推广“三改”模式。抓老化园改建,强化新建标准。坚持把树龄30年以上、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双下降的老化果园改造作为促进低质低效果园改造的重要手段,紧抓土壤改良、新品种引进、标准化栽培“三个重点”,以适地适栽、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错位发展为原则,大力发展“名特新优”果业产业。

  抓密闭园改造,强化管理生产。针对北部山区密闭果园,采取提干、落头、控冠等果园管理技术,将树冠高度控制在3.5米左右;针对平原灌区树龄20年左右的密闭乔化园,分类运用隔株间伐或隔行间伐技术,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同时,在果园行间配套间作油菜、豆类等绿肥植物,提高土壤肥力,恢复树势,奠定生产优质的果品基础。

  抓低效园区更新改良,强化新技术推广。针对树龄4-20年,品种落后、经济效益不高的果园,分类实施枝接、墩接、推倒接等高接换头技术。礼泉县“三改模式”成功入选陕西省苹果产业链建设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坚持科学施策,提升果园整体质效。根据果树栽植年限、品种结构及区域差异,我们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低质低效果园改造技术路线。在南部平原灌区和中部旱腰带区,逐步淘汰低质低效果园,对保留果园以“品种转型”为重点,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在北部山区核心发展区,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改造新建新优品种苹果标准化示范园,保持新增果园与淘汰果园总量基本平衡,推动苹果产业向优生区聚集。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09个,其中高端苹果精品示范园36个,形成了“三片五群一廊”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实现了果园面积、果品产量“双平衡”,果业布局、品种结构“双优化”,产品品质、经济效益“双提升”。

  截至目前,礼泉县共引进苹果新优品种8个,改良土壤3.6万亩,提升改造老化果园27000亩,其中老化果园改建15000亩,低效园更新改良4000亩,密闭园升级改造8000亩,惠及农户18100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30421/98204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