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烤”验全球经济

时间:2023-07-11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从东亚、北美到欧洲经历了多轮次高温肆虐,进入5月后,世界多地特别是北半球气温频频“看齐”历年最热纪录。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称,6月全球平均气温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7月4日,美国气象机构称7月3日是全球有记录以来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天,首次超过17摄氏度。然而仅仅一天之后,该中心就推翻了该结论,7月4日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7.18摄氏度,刷新了3日的纪录。

  极端高温频发,引起粮食、能源、航运、生态系统等多方面问题,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高温带来粮食减产,并伴随剧烈的价格波动。今年以来,多个粮食生产大国因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受到影响。澳大利亚农业及资源经济和科学局(ABARES)预测,澳大利亚小麦产量可能从创纪录的水平下降34%至2620万吨,大麦产量将下降30%至990万吨。在西班牙,60%的农业地区超过350万公顷的农作物由于极端干旱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失”。有分析指出,干旱不仅会导致粮食减产,更为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提供了最好理由。粮食价格波动会引发市场失衡,扰动国内和国际贸易活动,影响粮食供应量,进而加剧全球饥饿困境。

  7月3日,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举行的气候变化对享有粮食权负面影响相关会议上,呼吁各方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加强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合作。有关呼吁恰逢其时,面对频频出现的高温“红色警报”,全球各方有必要认真思考中方的提议。(有截选)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xyyw/gjyw/202307/t20230711_87366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