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高温抗旱措施

时间:2023-07-21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901.png

  

  902.png

  

  今年6月以来,我县高温少雨,尤其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地区,高温干旱对农作物威胁较大。7月初我县的人工增雨缓解了部分旱情。

  目前旱地玉米生长处于大喇叭口到抽雄吐丝期,大豆正值开花到鼓粒期,正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此期如遇高温干旱,影响玉米雌穗小花的分化及雄穗花粉的形成与发育,甚至不能正常抽穗,造成“卡脖旱”;川道水浇地玉米已进入灌浆期,此期遇旱,降低千粒重,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大豆开花鼓粒期受旱会严重影响植株生殖生长,造成花荚脱落,开花到鼓粒期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此期绿叶面积的多少、根系活力的强弱、土壤供水、供肥能力的高低、光温是否适宜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产量。为落实相应防灾减灾技术措施,特制定如下大豆玉米抗旱减灾技术建议。

  一、浇灌补墒,缓解旱情。优化灌水技术,在有浇水条件的地方,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可用水源,灌溉保苗。大力推广浅埋滴灌等节水技术,在干早缺水情况下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利用有限的水分资源保障作物生长。通过检修灌溉设施,多备引水调水设备,做足农艺抗灾准备。做好防高温干旱,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改善引水条件,保障抗旱应急用水。针对我县依傍黄河之优势,从黄河水电站提水,对调水不便的村庄,组织动员大户打抗旱机井、集雨补灌。

  二、滴水施肥。要加强滴水抗旱,满足大豆玉米生长发育需要。每间隔7-10天滴水一次,共滴6-7次。每次亩滴入尿素5-8kg、硫酸钾1-2kg,保持田间湿润。最后一次水不施化肥。要注意查看天气预报,避开大风天气滴水,避免倒伏。

  三、采取覆盖保墒,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采用杂草、秸秆等进行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散失。

  四、浅中耕。对旱地复合种植大豆玉米进行浅中耕,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五、叶面喷施抗旱剂。喷施含有抗旱功能物质黄腐酸、氨基酸等的抗旱型叶面肥,通过降低叶片气孔的开张度,抑制叶片蒸腾、缓解土壤水分的消耗。能取得简单、有效、经济的短期抗旱效果。

  六、防治病虫草害。及时清除玉米大豆田间地头杂草,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既可消灭部分害虫,同时减少杂草和作物竞争水分,防虫抗旱;干旱利于蚜虫、叶螨等虫害发生,及时悬挂黄板、安装性诱捕器、灭虫灯诱集成虫。

  (一)蚜虫防治: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剂6000倍液等进行全田喷雾防治。

  (二)红蜘蛛防治:用6.78%的阿维·哒螨灵1500-2000倍液;15%的扫螨净乳油2500-3000倍液;73%的炔螨特乳油2000倍液喷雾灭杀。重点喷施叶子背面红蜘蛛聚集较多的地方。

  (三)玉米螟防治:抓住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后,掌握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辛硫磷颗粒剂兑细沙土逐株施入心叶;穗期防治:每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60ml加10%吡虫啉40ml兑水30~45kg喷雾。均匀喷于雌穗顶部,效果亦佳。

  注意保护天敌;施药要求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避开下雨时段均匀喷雾。

  七、人工降雨。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气象条件合适时,可尝试采取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八、适时进行翻种。根据旱情的发展情况,对严重缺水难以挽救产量的田块,要及时调整农作物种植布局,采取补救措施,补种短生育期作物,争取不误农时,保障粮食安全。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zbdt7149/20230721/98257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