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三产融合、三生带动、五才助力”打造和美乡村示范样板

时间:2023-07-29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立足自身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等优势做发展文章,坚持“335”思路,全力打造草池湾田园综合体,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后荣获陕西省第三批村级党组织建设省级示范村、安康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卫生村、市级粮食生产先进村等称号,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8790元。

  “三产”融合推动振兴强基。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紧扣“山水田园、康养休闲”基本定位,充分挖掘草池湾生态资源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在专家团队指导下,量身开发特色化、高端化、品牌化的草池湾田园综合体项目,实现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一是产业增收稳一产。突出预制菜蔬菜保供、草池湾有机稻米产业基地集群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建成集水、肥、温、储为一体的种植基地420亩,配套建成日光温室2座1200㎡,单体大棚5.8万余㎡、连栋大棚1万㎡,发展蔬菜120亩、大棚水果80亩、羊肚菌220亩,探索鱼菜共生1500㎡,种植玉米大豆200亩、有机稻米100亩。二是加工延伸强二产。精深农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在蔬菜基地建成自动控制烘房、分拣中心,积极引入安康柏盛富硒生物科技、石泉冠森富硒生态农业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地本村,探索发展村企合作模式,签订预制菜订单50亩以上,带动本村群众就近就业30名以上,打造集蔬菜种植、分拣包装、冷链配送为一体的富硒蔬菜保供产业链。三是农旅融合兴三产。投资8124万余元致力将村草池湾打造成全省知名的集田园观光、休闲旅居、农事体验、研学教育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示范样本。建成朱鹮之家科普中心、乡村生活博物馆、研学田间课堂中心,配套建设园区步道、果慢长廊及农家餐厅等等附属设施,通过“土地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方式引导农户参与农旅融合。200亩核心示范区农田产有机稻米2万斤,收入200万元;年接待游客5万-10万游客量,餐饮、住宿、主题研学等综合收入将超350万元以上;解决周边群众50-150人进园务工就业,实现当地村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获得感。

  “三生”带动推动振兴赋能。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丝银坝村聚焦生态优、生产强、生活美三个环节,结合村情实际实施整治人居环境、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基础配套三大工程,打好建设和美乡村的“第一板墙”。一是整治环境生态优。紧扣“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稳步推进垃圾治理、村貌提升、厕所革命“三大工程”,实施乡村巷道、渠塘河沟、房前屋后、庭院内外环境系统整治,清理整顿乱堆乱放、乱挖乱排、乱搭乱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定期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流动红旗、“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等活动,打造“五美庭院示范户”45户,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二是优化布局生产强。坚持整体布局、规划先行、分步实施,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历史文化传承等要素,将丝银坝分为现代蔬菜设施农业片区、草池湾山水田园综合体片区和麻柳沟生态林果经济片区3个特色功能区,通过绿色开发、整体利用,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休闲旅居研学和特色林果,发挥产业园区带动群众增收,各功能区主导产业收入占比达到农户经营性收入60%以上,切实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三是基础提升生活美。坚持城乡互补,加快完善水、电、路、讯等硬件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投资1020.85万元新建六七八组村组产业路1.2公里、改造草池湾园区旅游道路3.4公里。按照“农户为主、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以奖代补”的原则,持续开展农房风貌改善提升行动,全面推进户厕改造,对人口较密集区新增公厕,全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2%,群众住房条件全面提升。

  “五才”助力推动振兴铸魂。该村借助草池湾田园综合体项目实施,通过吸引“五才”来村助力,破解乡村振兴发展人才困局。一是培育乡土人才。突出产业发展,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建立乡土人才动态信息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已培育种植能手13名、养殖能手8名,努力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锻造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力军”。二是选树专技人才。成立村级劳务公司,承接村内乡村建设工程和其他劳务,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增收。积极组织群众参加中式烹饪、康养服务等技能培训,培训中式烹饪能手17名、按摩理疗能手5名。三是派驻科技人才。借助农业科技人才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协调农业专家到村开展技术培训、专业讲座等,通过现场示范、结对培养、以师带徒等方式,着力提升群众增收致富技能,引导推动群众踏上致富“绿色通道”。四是留住“归雁”人才。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开展人才走访、座谈交流等服务活动,建立拟23人的拟“归雁”能人台账,鼓励和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创业能人、社会贤达、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扎根丝银坝村,目前已培育“归雁”经济实体3户。五是邀请科研人才。用好校地合作,与安康农科研究院建立合作机制,邀请农科专家到村调研指导,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郭宏波到村指导有机农业发展,打造“草池稻香”有机稻米品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强群众产业发展信心。

  石泉县丝银坝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富民之路,打生态牌,做生态品牌,讲好草池湾故事,催生乡村融合发展新业态,探索走出一条让乡村旅游“火”起来,村民口袋“富”起来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30726/98260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