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稻蟹共生 走出横山乡村振兴新“稻”路

时间:2023-08-11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无定河畔,万亩水稻沐浴阳光雨露舒展腰身肆意拔节;横山响水,稻鱼虾蟹乐享生态美景尽情生长。很难想象,这个夏日在西北腹地陕西省榆林市“藏”着这般景象:一望无垠的横山稻田在古塞北边陲,描绘着不是江南胜似江南“鱼米之乡”的丰沃。

  

  

  

  8月5日,记者来到榆林市横山区响水镇驼燕沟村,看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湿地美景与万亩稻田相互交融,静待秋日金色收成!

  

  

  

  作为横山区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特色农业之一,稻田养蟹充分利用稻蟹互利共生的关系,以“种稻不施肥,养蟹不喂料”的纯生态种植、养殖方式,达到一水两用、一季双收目的,改变了传统稻田的单一种植结构。“水中有稻,稻中有蟹”使得驼燕沟村悄悄在变,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增收,曾经的“空心村”如今成了充满活力的“致富村”。

  稻渔种养是致富法宝

  横山区无定河流域生态优美、飞鸟翔集、稻渔共生,被誉为“塞北江南”,是首开陕西稻田养蟹先河的地方,驼燕沟村也充分利用无定河畔的生态优势,走出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据驼燕沟村驻村干部李伟介绍,驼燕沟村作为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区,种植面积共4000余亩,全部流转于集体合作社,在插秧、施肥、收割等各个流程均实现了机械化作业。随着种养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日渐成熟,驼燕沟村依托宏驼集团,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同时引进稻蟹、稻鱼、稻虾等新型渔业品种,切实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一体化发展,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村民致富是幸福根本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随着国家“三变改革”政策的提出,驼燕沟村于2020年2月5日成立了以河流、水田、山地资源为重要载体,集种植、养殖、加工、经营为一体的驼燕沟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确定了“种养结合”的产业模式,采用“农户+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农户”的运营机制,并创新分红模式,项目纯收入按照“118”比例进行分配,当地村民依靠着入股分红、就近务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驼燕沟村王师傅说:“以前我在外面跑车,每天都很累,还不能经常回家。现在村里搞了稻渔养殖,我也可以留在村里赚钱了,真的很感谢政府。”

  产业转型是市场选择

  驼燕沟村于2020年创办了以山地杂粮种植、畜牧养殖水稻种植等产业为主的“驼燕沟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不断地探索中形成了一条集种植、养殖、加工、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创建了“驼铃大仓”品牌,走上了市场化道路,同时结合无定河实地自然景观、稻鱼水田、宽幅梯田小杂粮示范基地不断开发观光农业,建成美丽农田。

  

  

  

  驼燕沟村驻村干部李伟自豪道,“驼燕沟产业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我们在河滩地种植了4000余亩水稻,同时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稻田养殖了螃蟹、甲鱼、泥鳅等水产品;在山地宽幅梯田种植了2000余亩玉米,产业项目发展带动农户稳定增加收入,户均增收5000余元。”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30809/98267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