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关于印发2023年 晚稻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桂农技发〔2023〕20号)

时间:2023-08-25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各市、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

  为切实抓好晚稻生产工作,确保晚稻和全年粮食增产丰收,现将《2023年晚稻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全区农技推广部门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2023年8月22日

  2023年晚稻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我区双季晚稻大多处于分蘖中期,分蘖中期是确定水稻有效分蘖的关键期,是决定穗数并为穗粒发育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加强田间管理对水稻增产丰产至关重要。针对我区双季晚稻生产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合理施肥促穗粒

  分蘖肥要早施,促进早期有效分蘖,争足穗、大穗。双季晚稻,有效分蘖期短,一般在栽后4~5天内施用分蘖肥。增施分蘖肥,适当提高分蘖肥比例,将基肥和分蘖肥用量增加到施肥总量的75%。一般亩施尿素6~8公斤和钾肥5~7公斤,促早生快发,促分蘖增穗数。

  巧施穗肥,对群体偏小的田块,在幼穗分化二期,晒田后复水时,亩施尿素3~5公斤和钾肥4~5公斤,促进壮秆大穗。

  补施粒肥,对群体较小的田块,扬花灌浆期亩施尿素2~3公斤,或用1.5~2公斤尿素加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兑水叶面喷施,防止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二、科学管水壮根蘖

  分蘖期实行浅水勤灌,确保水气协调,以水调肥,以气促根,有利于根蘖相互促进发展。当全田总茎蘖数达到预定指标 (肥力高的田达到预定指标的80%~90%)时,有水源保证的田块,及时开沟排水晒田。晒田应改以往一次重晒为轻晒、多次晒田,达到既控制分蘖不再增长且又不损伤根系的目的。第一次晒田晒到田边开小裂、人站田面不陷脚时,灌浅水 (或跑马水 )。隔 2~3天再晒,反复多次进行,至分蘖不上升为止。对苗数较足的一类禾苗,要适度重晒,达到叶色明显“落黄”;对于二类禾苗,以露田轻晒为主;对于三类禾苗,以湿润管理为主,保根促蘖。已经进入幼穗分化期的田块,则要灌回浅水,保胎促花。抽穗期继续保持浅水灌溉,灌浆结实期水分干湿交替,收获前7~10天断水。

  三、适时管控防病虫

  晚稻生长前、中期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虫害发生。水稻分蘖期主要害虫有稻蓟马、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分蘖期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 (叶瘟 )、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等。对稻飞虱,突出“压前控后”,选用醚菊酯、吡蚜酮、烯啶虫胺等药剂在低龄若虫高峰期,喷雾施药,严防穗期暴发成灾。对螟虫和稻纵卷叶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氰氟虫腙等药剂,以保护功能叶片为重点,按照“前松后紧、达标用药”原则,在水稻中后期防治主害代。病害开始发生时会出现发病中心,随后向四周水平扩散。提倡做好以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力。稻瘟病 (叶瘟 )、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一旦出现发病中心,立即进行化学防治。对稻瘟病和稻曲病,重点落实破口期前和抽穗期预防措施。对纹枯病,重点抓好分蘖盛期和拔节期防控,尽量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高含量复配剂,防止出现抗药性,提高防治效率。

  四、防灾减灾保丰收

  因洪涝灾害不能恢复正常生长的晚稻,应尽快改种杂粮杂豆等旱粮作物或速生蔬菜,防止撂荒。9月中旬开始要严防“寒露风”危害。对“寒露风”到来时尚未抽穗田块,采取灌深水保“胎”;对“寒露风”来临前始穗的田块,叶面喷施赤霉素(俗称“九二○”)和磷酸二氢钾,促进提早抽穗;对“寒露风”来临时处于抽穗扬花的田块,应灌深水保温御寒,有条件的喷施增温剂,增强抗寒能力,减轻低温危害,确保安全齐穗。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njtg/wjtz/t1700232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