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紧扭产业 精准布点 加快粮食烘干高质量发展步伐 ——宝鸡市凤翔区烘干机械化典型案例

时间:2023-09-05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一、基本情况

  凤翔区属渭北旱塬区,夏涝秋淋天气典型,是传统的小麦、玉米两茬耕作区,年种植小麦、玉米92万亩,产量保持在28万吨左右,全区建有集中烘干中心4个,东部以三岔、小旗务村级经济组织为中心,西部以高粱种植大户秦粮公司为中心,南部以粮食深加工长恒青禾为中心,北部以种粮大户汇峰公司为中心,配套粮食烘干设备23台(套),烘干形式多样,满足不同作物烘干要求,年烘干能力48万吨以上,收益群众达3.8万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调研先行,科学布局。按照“因地制宜、高点定位、科学布局、中心带动”的工作思路,围绕粮食产业大布局,确定了粮食烘干能力发展目标。抽调技术骨干力量组成调研队伍,深入全区12个镇及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调研了粮食烘干设备的需求、建设、运行、成本、收费、安全管理等情况。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紧扭区域内主导产业发展,科学确定烘干辐射半径,合理布局和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经各方研究论证,最终形成了东部以“两茬平作区”粮食生产为主,西部以“酒用高粱”特色产业为主,北部以“一年一作”春玉米种植区域划分为主的粮食烘干总体布局,既最大限度地为群众产业发展提供便利,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能力闲置。

  (二)政府引导,政策推动。一是用足政策推动。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向粮食烘干设备倾斜,对购置节能环保、智能化、信息化的粮食烘干设备实行优先补贴,应补尽补,并组织工作人员集中力量,上门办理,现场验货,全力减轻资金压力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整合项目运作。积极与工信、发展、财政等部门对接和协调,努力争取加大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组织实施主体积极申报各类涉农项目,争取资金支持。陕西汇峰农业公司新建的粮食300吨烘干中心项目、秦粮公司的烘干中心,干河、三岔、小旗务3家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所用资金,均获得各级项目支持。三是形成合力发展。加强部门对接,统筹做好金融贷款、用电、用地、用气等协调,帮其解决制约瓶颈等诸多问题,为粮食烘干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为秦粮公司提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投资建设的储运库棚,协调赵村营村将闲置的村委会租赁给汇峰农业。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加大媒体宣传。借助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加大对粮食烘干技术的宣传推广,进村入户“面对面”算好粮食丰产与损失正反两面的经济效益账,提高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二是加大机具推广。结合全区气候条件、作物类型多,大力推广低温循环式烘干设备,采用分段式等合理高效的干燥工艺,保证干燥后的粮食品质。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企入社宣传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带领相关从业人员外出学习烘干技术等运行模式,先进做法和经验。

  (四)实用为主,形式多样。鼓励支持以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广泛吸收各类种粮主体参与,通过独资、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新建、改扩建一批粮食烘干中心,增加烘干机数量,快速提升全区粮食烘干能力。截至目前,全区烘干机数量达23台(套),烘干点位11个,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和经营的烘干点7个,占粮食烘干总量的 63%。其中,凤翔县秦粮公司以“企业+合作社+加工基地+订单农业”模式开展土地流转、订单收购、高效加工,形成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完整循环产业链,为推进“西凤酒”原料产地化奠定了基础。

  (五)示范带动,辐射发展。为帮助烘干点拓宽市场,引导为周边镇村开展粮食烘干社会化服务,鼓励与畜牧饲养企业、粮食深加工企业加强合作,及时将烘干的粮食外销,确保烘干效益最大化。秦粮公司与贵州祥康酒业、贵仁贵酒、柳林酒业等白酒酿造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年输出优质高粱3000余吨。长恒青禾与牧原养殖、石羊饲料、祥和面粉、中储粮等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协议,年提供小麦、玉米10000余吨,带动就业人员近百人。

  三、经验启示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既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粮源,保证了粮食安全,也为合作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壮大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柳林镇干河村、彪角镇小旗务村等一批以粮食生产为主的村级组织,小麦、玉米亩均产量1200公斤,产值达386.4万元。2021年凤翔受连续“秋淋”天气影响时,因有烘干设施昼夜开展烘干作业,减少粮食损失5%以上,当年增加收入3.3万元。同时村级合作经济组织面向广大村民和周边种粮大户积极开展代烘干、代加工、代存储、代清理、代销售的粮食“五代”服务,让社员们种粮省心更放心。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30901/98279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