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13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3-11-03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民革安徽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科技赋能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谋划项目,强化要素保障支持。统筹解决农业信贷瓶颈。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2%;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4891.8亿元,较年初增长11%,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1个百分点;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全省所有产粮大县,承保覆盖率超过90%。2022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综合绩效评价结果,我省总分位列全国第一。在具体措施方面,统一将申请主体年龄的准入标准放宽到“申请人年龄+贷款期限”不超过65岁,降低农村信贷准入门槛;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春耕备耕融资需求,分别开展“早春行•码上办”“乡村行•码上办”专项行动,提升担保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做到精准化支持。扎实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专题活动。明确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贷户”,逐一分析、指导提高资信水平,加快向“首贷户”转化。分类分层开展对接活动,科学划型新农主体融资需求清单精准推送至金融机构,并运用“二次轮转对接”机制有效增加获贷机会。针对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新农主体,量身定制“暖心担”专属担保产品;针对从事粮食种植的新农主体推出“种粮担”专项融资担保产品,担保费率低至0.5%。  

  二、统筹全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发展。落实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合作框架协议,创建“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加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力度。2022年,全省绿色食品产业新增项目1914个,同比增长142.9%,投资总额4362.2亿元,同比增长123.3%。全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总产值1201亿元,同比增长17%;面向沪苏浙地区销售额596.1亿元,同比增长18%。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3.5%,亳州、铜陵、宣城等市增速超过10%。二是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在全国率先形成较为完备的秸秆粪污“两利用”、化肥农药“两减量”、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两回收”政策体系。通过政策支持引导,我省“两利用”产业2022年产值达450亿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50家。全省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达到1300多个,其中粮食主产区1127个,实现粮食主产区乡镇全覆盖。全省已建立25个国家级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点、6个国家级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示范点和17个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三是促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充分挖掘现代农业的生态价值,将现代观光旅游理念和方式与乡村景观融合,打造乡村观光栈道、田园廊道和乡村公园。打造皖南油菜花和大别山杜鹃花等观光“花海”、砀山酥梨园和怀远石榴园等观光“果园”及太平猴魁六安瓜片茶基地等观光“茶园”。充分挖掘现代农业的休闲价值,对存量闲置房舍进行改造升级突出主题和特色,打造乡村精品民宿,利用乡村闲置宅基地资源,在保留其整体风貌基础上建设乡村精品酒店,创建乡村旅游度假区。充分挖掘现代农业的文化价值,依托乡村不同的文化和物产资源,突出农事生产或手工制作流程,打造乡村农事、乡村民俗、传统非遗、红色乡村等系列主题乡村研学游旅游产品。四是推动数字农业产业发展。认定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20个、电商强镇5个、县域特色产业园(街)区5个。组织各地实施“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建设项目510个,带动农村群众9000余人增收,组织各地开展电商技能培训6万余人次。组织各地开展农村电商产销对接会、直播促销等活动420余场,助销农村产品5.9亿元。全省农村产品上行网销额超1000亿元。率先在全国建成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对接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和行业基础信息数据。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改造升级,建设数字农业工厂105个、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累计1213个。  

  三、系统推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实施省重大专项、省重点研发等科技计划项目。今年主要围绕生物育种、智慧农业、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绿色食品等开展技术攻关及相关产品创制。二是加速培育农业科研平台。推进合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争创国家农高区,培育组建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以龙头企业牵头,培育布局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推进首批8家农业领域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三是推进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全面梳理农机发展需求,编制了农机装备需求和研制清单72项,与地市、企业形成研发推广合作意向59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40项。2022年度,农机装备领域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9项、省重点研发8项,省财政资金支持1590万元。加大我省农机短板弱项精准招商力度,目前已招引农机项目73项、投资金额165.3亿元。四是强化农业创新体系建设。我省现已形成涵盖全省大宗农作物和主要特色农业产业的18个技术体系,各技术体系按照“首席专家(研发中心)+专业组(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的组织架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将省内201家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龙头企业的500多名农业科技骨干聚集在一起,创新推广成果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较好地破解了农科教协作、产学研不紧密难题,开创了农科教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  

  四、引育并举,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一是加强青年农民技术培训。通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聘岗位计划补充专业技术人员,2022年共招募特聘农技员158名,缓解了部分地区部分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开展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提高能力水平,自2012年以来,每年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万人次以上,2022年培训人员13353人,占基层农技人员90%以上。二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安徽省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工作方案》,计划2023年-2027年培养6000人,定向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满足需求、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新时代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目前已申报培养计划300多名。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2014年至2022年,安徽省通过实施“三支一扶”招录支农岗位人员1829人,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注入了新鲜血液。2023年,支农计划招录164名。三是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全省共计选认1.7万余名科技特派员(其中,大学生科技特派员超2000名),16个市均培育了科技特派员服务标杆点,104个县(市、区)均培育了科技特派员服务样板点,建设长期稳定帮扶点1205个,实现全省行政村科技特派员“一对一”结对服务全覆盖。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80个、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27个,开展技术培训和创业辅导。2022年以来,全省科技特派员累计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505个,引进转化农业“四新”科技成果6589个,技术培训指导农户34万户,促进企业增收15.8亿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4.2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借鉴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为抓手,聚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十大千亿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全产业链发展等关键领域,紧扣高效种植模式、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设施种养等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借助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全省科研院校人才队团队,开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种养、秸秆综合利用、电商农业、农旅融合等现代农业模式创新与技术集成,不断拓展新技术、新模式、新成果、新品种应用范围,为全省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贡献科技力量。  

  衷心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  

  

  联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  

  联系电话:0551-62666822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9月1日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69696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