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场场床一体化建设技术指南

时间:2023-12-15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本指南适合散栏饲养。  

  一、牛舍布局  

  可采用双列式或单列式布局,南北向采光,外墙四周采用围墙或栏杆围护,围栏高度1.5m(高度可调);棚间距>10m。  

  二、牛舍建设基本要求  

  (一)牛舍建设  

  1.双列式牛舍:  

  顶高:7-8.5m;  

  檐高:5-5.5m;  

  横向柱跨:(13-14m)+(4.8-5m)+(13-14m),两边各有1m赶牛通道,共计32.8-35m;  

  纵向开间:7.5m,共计100-150m (根据实际地块可以调整);  

  单个标准牛棚面积:3280-5250㎡;  

  每棚可以饲养300-500头育肥牛。  

  2.单列式牛舍  

  屋脊:6.4-8.5m;  

  檐高:4.5-5m;  

  横向柱跨:(13-14m)+(4.8-5m),共17.8-19m;  

  纵向开间:7.5m,共计100-150m (根据实际地块可以调整);  

  单个标准牛棚面积:1780-2850㎡,每棚可饲养150-250头。  

  (二)屋顶形式和屋面  

  双列式屋顶采用双坡屋顶,或塔楼式屋顶;屋面采用斜坡式,坡度1%-1.5%。单列式屋顶采用单坡锯齿状,或塔式。可以结合光伏建造,开展牧光互补设计。全面覆盖两边走道。  

  (三)场床建设  

  牛场床部分:牛场床较中间走道低40-60cm;主要采用硬化,150mm厚C25混凝土;或素土夯实,夯实系数不小于 0.93,200mm 厚三七灰土。牛床的建造要考虑清浩、卫生、干燥,便于清理粪尿及防滑,以混凝土面层抹光防滑处理即可。  

  (四)食槽、水槽建设  

  设置在牛床走道一侧,牛床前侧设高出走道水平10-15cm的实体围护,食槽深度与通道水平,或较通道低15-20cm,宽50-60cm,弧形或U型。食槽上方设两根横向的两层钢管护栏,下面一根可上下可调节。  

  恒温自动补水水槽。双列式放到牛舍围墙外侧,单列式放在食槽对侧围墙外侧。  

  (五)雨水收集  

  利用方钢立柱空腔排水,于立柱底部开圆孔用钢制雨水管接至雨水管网,收集后可作为中水再利用;或在走道外侧设置雨水沟。  

  (六)环境控制  

  采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牛棚,冬季可以采用卷帘防风。  

  降温系统气楼两侧设纵向微雾喷头,发挥降温作用,或者采用通风袋降温。  

  二、发酵床制作与维护  

  1.发酵床制作要求。因地制宜,选用农作物秸秆、谷壳、花生壳、锯末等副产品作为垫料,秸秆、玉米芯的粉碎粒度1-2厘米。腐败或发霉的物料不宜用作垫料。发酵菌种选择含有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黑曲霉、木霉等成分,有效活菌数≥100亿/克的牛用发酵床复合发酵菌种,按产品说明书进行使用。发酵床厚度为40-60厘米。也可初期铺15-20厘米厚,后期分批补充。  

  2.垫床日常维护。根据发酵床板结情况,每月翻耙2-3次。当粪尿分布不均匀时,应及时翻耙。发酵床适宜含水量为40%-55%,水分过高时应及时补充新垫料,并翻耙均匀。垫料过厚时可部分清理,当发酵床使用1年后,应部分更新,使用2年后应全部更新。当发酵床运行缓慢甚至停止,不升温、舍内臭味较浓,且通过翻耙、补料、补菌等手段亦不能解决时,应全部更新。  

  3.尾料处理。垫料可制作有机肥,或发酵后用于农田施肥。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tzgg/570253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