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甘泉县道镇村用活退耕还林地 让村集体经济“富”起来

时间:2024-04-17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又是一年春光好,植树添绿正当时。这几天道镇村强抓当前有利时期进行苗木栽植,用活退耕还林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1.jpg

  

  近日,记者来到道镇村,一排排绿油油的油松移栽苗映入眼帘,30余名务工群众正三五成群分散在山间地头,大家分工有序、互相配合完成开沟、分苗、蘸浆、装营养钵、栽苗、覆土等移栽工作,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

  道镇村党支部书记丁文元:现目前我们在这种植了20亩的山桃和20亩的杏树,剩下大概有60亩移栽,栽的全部是油松,油松长到80(厘米)到一米五,就可以出售了,预计出售的价格就是10块钱左右。

  从3月9日开始,道镇村开始在100亩退耕还林地进行油松移栽,种植山桃、山杏。之后,通过专人进行日常浇灌、养护,让苗木茁壮成长。待这些苗木到出售标准高度后,将进行间挖出售,预计收入160万元,之后依托道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土地入股、现金入股占股份情况对村集体经济和入股村民进行分红。

  道镇村党支部书记丁文元:这块地是我们村上的退耕还林地,经过我们村两委研究,外出考察学习,决定在这进行苗木栽植,通过村集体牵头,村两委干部带头,村民自愿参与的形式,依托集体经济合作社进行经营,一方面提高退耕还林苗木成活率,另一方面也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2.jpg

  

  近年来,道镇村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大力培育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集中育苗,不仅能给需要补植补造的地块提供苗木,减少购买苗木成本,同时还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甘泉县道镇公用事业服务站站长罗桐:由于天气、自然灾害等原因,我镇部分退耕还林地块苗木成活率不高,群众补植积极性也不高。按照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要求,在道镇村先行示范,在部分成活率不高的退耕还林地进行育苗。下一步,将按要求进行间挖,更好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各项生态环保任务落地落实。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40415/98402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