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谋发展  “智能”科研谱新篇

时间:2024-06-28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为深化校地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内蒙古中蒙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中药材科研团队与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开展校地科技合作,联合组成科研团队开展中药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同致力于科技创新助力内蒙古中蒙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赤峰是国内最大的桔梗、北沙参、黄芪苗产区,其中,桔梗占全国总产量70%,北沙参占全国总产量85%,黄芪苗占全国总产量的90%,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被誉为“中国北沙参、桔梗之乡”,北沙参、桔梗、克旗黄芪被认定为国家地标农产品。针对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产业发展问题,双方共同开展桔梗——北沙参生态种植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及基于表型组学的黄芪苗期水分状况监测研究,为桔梗、北沙参、黄芪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6月19日至21日,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贾鑫老师和曹阳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到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所松山城子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桔梗、北沙参、黄芪试验田土壤、植株取样及数据采集工作,通过使用无人机获取蒙古黄芪苗期冠层多光谱数据,植物冠层分析仪监测蒙古黄芪苗期叶面积指数,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定不同水分处理下蒙古黄芪苗期土壤水分状况,植物多酚测量仪测定蒙古黄芪苗期多酚含量、花青素含量,土壤养分检测仪、叶绿素测量仪等分别检测土壤养分情况、监测植株生长状况,光合仪测定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指标,以期明确土壤含水量、植物生长动态、叶片变化规律、有效成分含量和不同实验处理对土壤养分、植物生长动态及后期作物产量、品质等的影响。试验数据的高效、精准测定,为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一系列智能化、自动化仪器、设备的使用,标志着中药材科研工作正式迈进智能化、自动化时代,为中药材科研插上了“高科技”翅膀。同时,有效促进了中药材科研团队与中药材领域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市农牧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及科研平台的水平与能力。

  下一步,双方将在党建融合引领科技创新、智能化赋能中药材科研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在平台载体建设、科研项目申报、人才团队建设、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共赢,共同为内蒙古自治区中蒙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cf/202406/t20240626_25302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