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用武之地”,让年轻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弄潮儿”

时间:2025-05-19     来源:     作者:澜沧县教育体育局 王世超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部分年轻干部初到农村,面对工作路径的“反差”、职业发展的“落差”、生活的“温差,”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一时难以适应,广大年轻干部想要真正“入乡随俗”“有所作为”,关键在于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导向,有从零做起的信念,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此外,还需各级部门构建起制度的“温度”和人文关怀的“暖意”,让年轻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弄潮儿”。

“强基铸魂”,厚植“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让年轻干部有理想信念。年轻干部的“水土不服”,表象是能力不足,根源在于思想根基不牢。要强化理论铸魂式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建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发挥青年学习标兵表率作用,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帮助年轻干部扣好理想信念“第一粒扣子”。要做好“传帮带”,选拔一批理想信念坚定、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作为“一对一”开展“老带新、强带弱”,引导他们走出去、沉下去,主动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在吃劲岗位上“强筋”,在攻坚克难中“健骨”,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要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强化正确政绩观教育,注意了解掌握年轻干部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健全完善年轻干部全覆盖谈心谈话制度,积极开展年轻干部廉政谈话活动,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定期评选宣传先进个人,深刻剖析反面典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警醒“身边人”。

“淬金冶铁”,练就“堪当重任”的过硬本领,让年轻干部有用武之地。年轻干部刚到农村,面对许多工作,总有种无从下手的困境,我们既要“压担子”,更要“指路子”。要精准开展培养,根据年轻干部专业、性格、爱好、阅历等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岗位、布置任务,使他们在各自熟悉的赛道上拔节生长。要助力年轻干部入乡随俗,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需求,开设包括方言、民俗、基层矛盾调解等实用课程,根据年轻干部自身短板弱项“个性化”定制岗前培训,并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支书作为“实践导师”,传授更有针对性的群众工作方法。要加强一线能力培训,围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基层治理、产业链、党建等开展专题培训,做好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的结合,带着年轻干部经常下一线摸实情,到现场教学点观摩实训,推动提高年轻干部的专业素养。

“挺膺担当”,培养“实干为先”的优良作风,让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年轻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干事作风,才能粘满“泥土气,才能成为群众“自己人”。要探索建立“容错保护”机制,坚持把“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贯穿始终,科学制定“界错”职责范围,精准区分“为公”与“为私”、“敢为”与“乱为”,既不挫伤年轻干部敢为的勇气,也不成为乱为的“幌子”,让“敢为”干部更有为。要用好考核“指挥棒”,坚持以实干实绩论英雄,不断健全完善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三考合一”,真正把“脚下沾泥”“群众所盼”的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先进者“出彩出镜”、后进者“红脸出汗”,激活年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要深入推进为基层减负,严格落实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制度,精简会议文件,去除不必要的考核,将年轻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