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铁规矩划红线 用硬杠杆传压力

时间:2025-05-22     来源:本网     作者:澜沧县 王旭明

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制度“空转”、监督“失灵”现象,究其根源,在于规矩不够铁、杠杆不够硬。唯有以铁规矩筑牢防线,用硬杠杆传导压力,方能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规矩要“铁”,制度设计须见筋骨。贴在墙上的制度之所以沦为摆设,是因为存在边界“可伸可缩”,标准“模棱两可”,执行“不痛不痒”三大软肋。铁规矩是作风建设的护栏,好的制度就像钢铁锻造的模具,能够规范行为、塑造作风,制度设计有“筋骨”,作风建设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立规矩、定杠杆,不是束缚手脚的枷锁,而是对党员干部最好的保护,要针对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做到界限清晰,制定过程要铁面无私,不留“暗门”、不开“天窗”,标准统一,避免出现“弹簧门”、“旋转门”,真正让规矩长出“牙齿”。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必须坚决杜绝“破窗效应”,确保制度执行不打折扣、不搞变通。

杠杆要“硬”,监督问责须动真格。规矩的生命在于执行,杠杆的价值在于撬动,杠杆不硬,难免“打滑空转”。监督问责是永不熄灭的探照灯,必须始终维持“利剑出鞘”的状态,要打破“好人主义”的桎梏,克服“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让监督的“探头”全天候、无死角,盯住“关键少数”,聚焦重点领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对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行为,既要敢于亮剑、动真碰硬,坚持“一案双查”,也要深挖案件背后的制度漏洞,让每记板子都打在痛处。要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开展整改“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通过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形成震慑效应,达到“查处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

效果要“实”,作风建设须成自觉。作风建设贵在持之以恒,难在落地见效。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以“没有完成时”的执着,铁腕推进,不搞例外、不讲情面,才能让铁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硬杠杆化为行动的指挥棒,最终涵养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赢得群众的“五星好评”。要将党性教育融入日常,通过持续的理论武装、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在思想上筑牢防线,在灵魂深处刻下戒尺,让廉洁从政成为价值追求,让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入脑入心。长效之道在于“刚柔并济”,要将外在约束与内在自觉有机结合,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优良作风成为集体共识和行为习惯,从被动执行到主动践行,实现从“不敢”到“不想”的升华。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