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蓄力 精耕乡镇干部发展沃土

时间:2025-08-12     来源:     作者:景东县林街乡党建办 罗冠男


“站在田垄上调解完两家农户的界埂纠纷,刚回到办公室,又要处理一份紧急的灾情预警通知”这就是乡镇干部平凡而充实的一天。基层天地广阔,但事务千头万绪,面对复杂局面,我们能否永远临危不乱?面对群众期盼,我们是否真正握有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这并非个别感受,而是基层干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真实叩问。

强基固本,用“源头活水”灌育“新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基层是“实践大学”,然而仅有干事创业的热情远不足够。当前部分乡镇干部知识体系陈旧,面对数字化治理、产业新业态等新课题时捉襟见肘,亟需精准“滴灌”式的学习补给。对此我们既要鼓励干部通过在职教育、远程培训等方式提升学历层次,优化知识结构,更要聚焦于解决基层复杂问题的实战能力。如搭建“学以致用”的坚实平台,依托乡镇党校、网络学院等阵地,开设“乡土课堂”,将政策解读、农技推广、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等实用技能作为核心课程。同时,推动“导师帮带”,让经验丰富的“老乡镇”手把手传授工作方法,鼓励干部带着问题“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学经验、拓视野。如此,“金点子”才能接上“地气”,“高学历”方能转化为“高能力”。

刚柔并济,筑牢安心安业的“温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严管是厚爱的题中之义,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必须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尤其在资金项目、惠民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筑牢“防火墙”。但严管绝非束缚手脚,需与科学容错纠错机制并行,明确区分探索失误与违纪违法的界限,为锐意改革、一心为公的干部撑腰鼓劲,坚决避免“洗碗效应”寒了干事者的心。厚爱则需落到实处,既要大力表彰宣传扎根基层、实绩突出的先进典型,营造崇尚实干、关爱基层的浓厚氛围,更要下大力气解决乡镇干部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如合理提高补贴标准、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保障必要休息休假、关注身心健康、帮助解决夫妻异地、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当组织的关怀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干部方能真正安心安身安业,将全部热情倾注于脚下的土地。

疏浚活渠,激发干事创业的“奔腾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晋升难”“天花板低”常让基层干部心生迷茫。打破这一瓶颈,需精心设计多元、畅通的职业发展阶梯。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晋升导向,让那些在艰苦岗位默默耕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干部有盼头、有奔头。另一方面,应着力构建“纵向可提升、横向可交流”的立体通道。在纵向维度,探索建立更加符合乡镇实际的职务职级并行制度,让踏实肯干者即使不担任领导职务也能获得应有认可与待遇提升;在横向维度,积极打通优秀乡镇干部向县市机关、事业单位交流任职的路径,形成良性循环。尤其要重视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等群体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使基层成为干部成长的“活水源头”。当“十年副科”不再成为普遍叹息,基层事业自然活力奔涌。

精耕乡镇干部发展培养这片沃土,既是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能,更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最坚实支撑。唯有以精准有效的学习破除本领恐慌,以严管厚爱并举的机制护航担当作为,以畅通开阔的渠道点燃奋斗激情,才能让广大乡镇干部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在时代沃土上迸发出建设家园、振兴乡村的磅礴伟力。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