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安全有 “监测网”,风险早发现早防范

时间:2025-09-01     来源:乡村振兴内参编辑部     作者:

农产品安全有 “监测网”,风险早发现早防范

上个月,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来村里,在草莓大棚里采了几份样品,说是要做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种草莓的王大姐一点不慌:“每年都来好几次,测完了还会给咱看结果,有问题早提醒,咱心里踏实。” 这背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十三条规定的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国家和地方都会制定监测计划,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都要监测,有风险早发现、早处理。

去年邻县就靠监测避免了一次大问题: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在监测时,发现某村的韭菜农残超标,马上通知种植户停止销售,还派技术员去指导怎么科学防治病虫害,帮大家调整种植方法。要是没这次监测,这些韭菜流到市场上,不仅会害了消费者,农户也得承担赔偿责任。咱村也受益于监测,去年夏天,监测人员发现部分玉米田有除草剂残留超标的风险,及时提醒大家控制用量,最后玉米顺利丰收,还卖了个好价钱。

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的监测网络已经延伸到了乡镇 —— 乡镇农技站有快速检测设备,农户随时能送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农贸市场也设了检测点,消费者买完菜能免费测农残。有个乡镇的监测员说:“我们就像农产品安全的‘哨兵’,每天盯着田间地头和市场,一有异常马上上报,不能让有风险的农产品流入餐桌。” 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还在报道里强调:“监测制度不是‘走过场’,是真真切切帮农户避风险、护权益的好制度。”

现在王大姐每次采摘草莓前,都会先送样去镇里检测,合格了再上市。“有监测网盯着,咱种得放心,消费者吃得也安心,这生意才能长久。”

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招募特约编辑,关注廉政信息,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欢迎您加入010-56212739、010-53387132、010-56212746

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jpg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