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安协作】一根水管“解渴”千亩荒山

时间:2025-10-13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作者:

6月5日,站在安顺市平坝区羊昌乡龙海村的山顶,该乡财政所所长张贤祥伸出手臂,指着眼前整片山向记者介绍“你看,目之所及,都是果园。”

放眼望去,视线所到之处,是漫山遍野的绿,翠色的李子树随着山势连绵起伏,不时迎着山风摇曳。

17500567092127

这是贵州龙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熊乐英的果园,很难想象,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长满野蕨菜的荒山。

“我是毕节人,原来在四川那边做李子批发。看到四川那边的山,再陡的地方都种满了果树,很是羡慕。”熊乐英的皮肤被晒得黝黑,语气却很轻快。“有一次我来平坝找我大姐,看到这里的山都荒着。你知道吗,作为农民,看到山荒就觉得可惜,总想做点什么。”

这个朴素的念头,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发了芽。她取了这里的土,送到省农科院去化验。结论是:“能种,但是酸性太高。”“我听到‘能种’两个字就很高兴,酸性高点也没关系,可以改良的。”2017年,31岁的她一头扎进了这片沉寂的山林。

她承包下1000亩土地,开始着手改良土壤,栽下树苗,雇佣工人。她把大部分积蓄都投了进去,从1000亩扩大到如今的近2000亩,这条路并不好走。

17500567092610

熊乐英算过一笔账,每年仅是改良土壤和支付人工的费用,就要花掉两百多万元。她指着山坡说:“树苗种下去,五年之内是没有任何收入的,全是投入。一直到2023年树苗出果,才开始见到回头钱。”

最大的难题是水。2000亩果林,施肥浇水全靠人工。“天气热的时候,一天要雇好几十个人,一起上山浇水,人工费高不说,效率还特别低。”熊乐英说,那时候,既愁干旱,也愁找不到工人。

转机来自一根“水管”。

“熊总是来真正发展产业的。”张贤祥对熊乐英印象深刻。“看到她那股敢往地里‘砸钱’的狠劲,并且除了冬天,几乎都住在果园旁,我们也被触动了,无论如何也必须帮她一把。”

羊昌乡为她争取了财政资金,修通了一条上山的产业大道。但水的问题,始终是悬在熊乐英心里的“大石头”。

17500567093849

2023年,一笔100万元的东西部协作资金给了果园一场“及时雨”。

“我们用这笔协作资金,为果园建了一套水肥一体化喷淋系统和一个交易场所。”张贤祥介绍,羊昌乡采取固定资产租赁入股的模式,将这套设备租给公司使用,每年按照银行同期利率给村集体分红。“这样一来,不仅熊总的难题解决了,我们的村集体收入也有了保障。”

现在只要拧动开关,山坡上成百上千个喷头就能即刻启动,均匀地喷洒范围内的每一棵果树。

“非常开心,心情肯定好啊!”谈到去年项目申请成功时,熊乐英高兴地咧着嘴,“这个管道不仅可以浇水,有机肥也可以通过管道输送效率提高了不知多少倍,政府的支持,让我心里特别踏实。”

17500567093561

“我们的李子市场销售很好,七月份青脆李成熟,我们采摘一个月。八月份脆红李成熟,正好接上。这个时间段,蜂糖李刚刚下市,四川的李子还没上市,我们正好填补了这个市场真空期。”

“去年,果园产出100多万斤李子,今年,这个数字预计将突破200万斤。”

“果树一年比一年大,产量也会跟着增加。”熊乐英一边摸着接满李子的枝条一边介绍。

“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荒山变成了果园,果树开始挂果,有新的枝条抽出来,一串串的李子长在上面,那个时候是最幸福的。”

在平坝,不止这样一根“水管”在对农业产业进行精准滴灌。

据统计,2024年,广州越秀区在对口帮扶安顺平坝区的过程中,累计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880万元,项目12个,用以重点发展平坝区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户增产增收。2024年-2025年,平坝共有17个东西部协作项目聚焦于完善农业产业配套,涉及资金超3200万元。

“农业产业要现代化,基础设施必须先行。”平坝区委常委、副区长罗平表示,“我们的思路很明确,就是要把东西部协作的宝贵资金,用在产业发展的‘最渴处’和农民需求的‘关键点’上。每一个有情怀、有干劲的新农人,每一个有潜力、有效益的农业项目,我们都会尽全力‘扶上马,送一程’。”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

编辑:王江南

校审:梁露露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