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当破“三重门”绽放青春之花

时间:2025-10-24     来源:     作者:安定镇人民政府 陶春映


一批批年轻干部积极响应号召,奔赴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岗位,为基层发展注入了蓬勃朝气与新鲜活力。然而,在基层实践中,部分年轻干部却面临着“本领恐慌”“心态浮躁”“担当不足”的现实困境。这些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不仅制约着年轻干部自身的发展,更影响着基层工作的质效。如何帮助年轻干部突破这些成长障碍,在基层沃土中扎深根、长才干、展作为?这是新时代干部培养必须答好的重要课题。

能力恐慌门”,从“纸上谈兵”到“脚下沾泥

一些年轻干部初到基层,面对群众诉求、矛盾调解、产业发展等具体问题,常感知识不够用”“方法不对路,暴露出理论强实践弱的短板。有的习惯用文件语言回应群众关切,有的依赖老办法应对新问题,甚至出现坐在办公室里想对策,对着电脑屏幕找办法的形式主义倾向。破除这重门,关键要推动年轻干部下沉到底。要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主动参与入户走访、矛盾调解、项目推进等一线工作,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积累经验;要拜群众为师,虚心学习方言土语、乡风民俗,掌握土办法里的治理智慧;要围绕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课题开展微调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对策用在刀刃上。只有让鞋子沾满泥土、裤脚带着露水,才能真正读懂基层这本无字书,练就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真本领。

心态浮躁门”,镀金心态扎根意识

个别年轻干部把基层当作跳板,抱着熬资历”“攒经历的想法,工作上挑肥拣瘦,遇到矛盾绕道走,对群众需求打太极。有的热衷于包装政绩,搞盆景式调研、打卡式帮扶;有的沉迷于个人规划,对基层长远发展缺乏耐心。这种身在基层心不在的浮躁心态,不仅影响自身成长,更寒了群众的心。端正这重心态,需要拧紧思想总开关。要深化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价值认同,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初心,把个人理想融入基层发展大局;要建立墩苗培养机制,通过压担子搭台子指路子,让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中磨出担当;要完善考核激励,把群众满意度、工作实绩作为重要标尺,让老实干事的干部有奔头,投机取巧的行为没市场。当年轻干部真正把根扎进泥土,就会发现:基层的每一滴汗水,都是成长的养分;每一次群众的笑脸,都是最美的勋章。

担当不足门”,畏难退缩主动攻坚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矛盾复杂多样,一些年轻干部面对拆迁安置、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硬骨头,存在怕出错、怕担责的心理,遇到问题往上推、往下卸,甚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躺平式作风,消解了政策落实的效力,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激发这重担当,必须激活干事动力源。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兜住后顾之忧;要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对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优先提拔使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要强化传帮带机制,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基层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帮助年轻干部在破解难题中积累底气。年轻干部学会用铁肩膀扛起重担子,在基层大舞台上绽放出绚丽的青春之花。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