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答复藏猫腻?3招识破,别被忽悠走司法途径

时间:2025-11-17     来源:乡村振兴内参编辑部     作者:

信访答复藏猫腻?3招识破,别被忽悠走司法途径

“跑断腿交的信访材料,盼来的答复却让‘去法院起诉’。”——不少农民遇到这种事,以为是自己的问题,其实是信访答复意见书藏了猫腻。今年起信访推行‘诉访分离’,但不是啥都往法院推,乡村振兴调研员小政这3招教你识破歪理,别让权益被‘踢皮球’。

先懂法:《信访工作条例》定规矩,不能乱推责

《信访工作条例》第三十一条明确,信访事项要区分“信访程序处理”和“导入其他法定程序”,不是所有事都能以“涉司法”为由拒答。那些标题是“处理意见书”,内容却让你去起诉的,本质是程序违法。

3招识破答复猫腻,不合格的直接不认

第一招:看内容与标题是否矛盾 若文书标题是“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但内容只说“属于司法范围,不予受理”,没提你的诉求、调查过程,这就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违背《信访工作条例》,可以直接提出异议。

第二招:查核心要素全不全 正规答复必须有4样东西:①你的具体诉求;②信访部门的调查过程;③明确的结论(支持或不支持你的请求);④法律依据。缺一样都不合格,等于没答复,别被“盖了章”唬住。

第三招:盯复查权利写没写 按规定,答复里必须明确告知“30天内可向上一级部门申请复查”,没写这条的,要么是工作疏漏,要么是故意堵你的路,可直接要求信访部门补正。

被忽悠了咋反击?2步要记牢

1. 向复查部门“点破猫腻” 拿着有问题的答复去上一级申请复查,明确指出“文书缺核心要素、程序违法”,要求复查部门先审查原答复的合法性,不是简单驳回你的申请。

2. 依规追责不手软 若信访部门拒不纠正,可依据《信访工作条例》,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该部门“未依法履行职责”,督促其规范办理。

提醒:信访是咱农民反映问题的正规渠道,别因一份不合格的答复就放弃。记住“诉求、调查、结论、依据、复查权”这五个关键词,不合格的答复坚决不认。

你收到过“踢皮球”的信访答复吗?是怎么应对的?评论区聊聊,给更多人支支招~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现面向社会,广纳贤才,诚邀有志之士成为我们的调查员,密切关注廉政信息,全力推动依法维权进程,助力依法行政的有效落实。请通过以下电话010-56212739、010-53387132、010-56212746与我们联系。

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