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标鸭”知多少

时间:2022-08-23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广西出名的鸭子不少, 各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鸭”则最为出名,源味生态广西,特有出色的优良品质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广西那些“农产品地理标志”鸭子背后的历史文化,让你认识这些有文化、有品质、又美味的广西“地标鸭”。

  龙胜翠鸭

     据《龙胜县志》(1990年)记载,马堤苗族居住地区饲养有一种体型稍长的“洋洞鸭”(侗族语意思是苗鸭,即苗族人养的鸭)。“洋洞鸭”以黑羽毛黑脚为其外貌特征,产青壳蛋。经过长期的选择形成了具有黑色羽毛又产青壳蛋的“洋洞鸭”。

  洋洞鸭是苗族人民传统养殖的鸭品种,除了用作逢年过节和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洋洞鸭还是苗族风俗活动的尚品。在苗族历来就有“见门笑”、抢“铺床鸭”和用鸭祭祀田神,祈求丰收年景的风俗。

      “龙胜翠鸭”就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苗族特有的传统风俗以及苗族群众崇尚黑色等历史条件下,苗族群众自繁自养、长期的选育而形成的。

  西林麻鸭

     西林麻鸭有悠久的发展历史。2006年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多年前,西林驮娘江流域就有古人类活动。

  他们学会稻作,用富余的粮食驯养野鸭变成家禽获取食物,而稻田十分适宜于麻鸭的饲养与繁殖,经过自然选择和人为选育,不断繁殖进化延续至今,逐渐造就了今天西林麻鸭独特品质。

  西林自古就有杀麻鸭待客、往来赠送麻鸭蛋的礼节。贵客来访要杀麻鸭,贵客离开要赠送麻鸭蛋。因其母鸭全身羽毛呈麻斑点而得名,享有“广西第一鸭”的美誉。

  八步南乡鸭

  八步南乡鸭养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500多年前。

  据传,明代官员曾把味美的南乡鸭作为贡品,故南乡鸭又有“宫廷御鸭”之美称。

  数百年来,养鸭遂成为南乡人的传统,既为生计,也为美食。长期以来,南乡人民常以之作待客佳肴,外地人入南乡做客,以能吃白切鸭为享口福。

  全州文桥鸭

  全州文桥鸭,传说是由文桥镇本地一种“水鸭”的野鸭驯化演变而来。经长期驯化选育形成了全州文桥鸭,其饲养历史达2000多年。

  “六月六,子鸭肉,炒苦瓜,浆血醋”的民俗古谣在全州代代口耳相传。据考究,“醋血鸭”这道传统名菜最早起源于晋代的全州县文桥镇,其所用鸭子就是全州文桥鸭。文桥人历来用五花肉炒醋血鸭招待贵宾。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lssp/ztzl/lszs/t1298129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