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487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2-10-09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民革安徽省委: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做好“四个强化”推动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提案对于推动我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近年来,我省围绕实施“158”行动计划,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持续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支撑创新能力,着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一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以规划为统领,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农田建设管理新格局,保障粮食、油料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生产。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510万亩,占耕地面积66.2%,为全省粮食生产“十八连丰”、总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夯实坚定基础。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2021年补贴各类农机具9.02万台(套)。在3个市、38个县(市、区)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县创建。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步伐,全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044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超5800家。2021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超6900万千瓦,居全国第4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1%,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实施城乡冷链物流建设行动,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建设。2021年在全省16个市90个县(市、区)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其中阜南、金寨、潜山、湾沚4县区入选全国整县推进试点。到2021年底,全省已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682个、库容96.3万立方米。  

  二是强化产业集群建设。聚焦主导产业,明确重点方向,推进“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认定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56个,在长丰等34个“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省域内产业突出、规模较大、业态丰富的优势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带,创建安徽江淮小龙虾、酥梨、徽茶、亳药等4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企业集群集聚发展。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2021年我省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47个,认定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740个,创建产业强镇46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举办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秸秆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等展会活动,搭建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展会平台,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促进展示展销、产业交流和商贸融合。2021年,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项目共计902个,投资总额2673.26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年度新增项目640个,投资总额1516.1亿元。  

  三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新型科研攻关体制。发挥安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平台作用,持续整合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和成果高效转化。今年5月,我厅联合中科院合肥智慧农业谷、安徽农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安徽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等单位成立数字皖农科技创新联盟,针对目前数字农业发展智能感知设备数据采集、动植物全生命周期生长调控模型、智能设备应用三大短板开展协作攻关、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探索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成立省级科技咨询委员会,广泛征集全省农业生产急需的共性技术需求,梳理出重大农业问题近300项,提出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60余项。对农业产业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已举办4届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推介活动,遴选全省县、乡(镇)两级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内从事优秀农技人员,共授予40名“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荣誉称号,其中有8名荣誉称号获得者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改革农业科技人员职称晋级机制,鼓励农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激发农技人员活力。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服务动能,鼓励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省内外招聘专职科研推广岗位人员,设置一定比例的推广教授和推广研究员岗位,并将农业科技服务成效作为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和工作考核的重要参考。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基层流动,每年招募“三支一扶”人员1200名左右。建立18个以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人才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布局全省打造试验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果。  

  四是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带、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158”行动计划、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培育行动等写入安徽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出台《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158”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高质量推动长三角基地建设。出台《安徽省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安徽省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指引》等文件,建设稻米、小麦、玉米、生猪、家禽、水产、中药材、蔬菜、林特、茶叶等十个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和肉牛羊、油料千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县、强园和强企,2020、2021两年省财政共专项资金投入1.8亿元支持农产品加工强县、强园建设。全省一季度20强县、20强园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分别达1245.3亿元、459.7亿元。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发挥农产品加工转化引擎作用,推动全省加工产值稳步增长,全省一季度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932.6亿元,同比增长10.7%。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提案意见建议,结合“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两强一增”行动重点工作,统筹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为我省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一是深入实施“158”行动计划,高质量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推动一二三产全产业链联动发展,带动全产业链产值提升,拓展沪苏浙市高端市场,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畅通物流流通能力,加快生产加工技术升级,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当好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的重要生产者、加工者和供应者。二是以“五个一批”工程为抓手,加强省市县联动,加大扶持力度,做好指导服务,加快建设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实施好产业化园区和产业强镇项目,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农产品加工集群发展。三是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宜机化改造和农田水利补短板三大工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建后管护工作,巩固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围绕蔬菜、水果,兼顾地方优势特色种植品种,积极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四是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聘、选、派、育”等方式,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加快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感谢贵党派对我省“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  

  联系电话:0551-62638067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29日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64723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