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588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2-10-09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王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安徽省天然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资源丰富,数量和品质均居全国前列,发展天然纤维产业是提升乡村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厅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乡村产业振兴工作系列决策部署,聚焦乡村六大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大力支持各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推动天然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棉、毛、绒、茧丝和麻类等5大类天然纤维中,安徽省天然纤维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主要是棉花、茧丝和绒(羽绒)等,其中棉花年产量约为2.9万吨、生丝约为2.6万吨,羽绒约为1.5万吨。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为推动制造强省建设步伐,做大做强我省纺织工业,出台的《安徽省“十四五”纺织工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棉纺织、丝绸等天然纤维行业。推进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加大真丝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提升丝绸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优质产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天然纤维系列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发服装服饰等终端消费品。针对棉花生产,通过面积申报、张榜公示、抽查核实等程序,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按实际种植面积核定补贴资金,打卡发放。  

  二是加快品牌建设。积极推动我省纺织企业加快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品种类别、品质形象、品牌附加值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省有41家纺织服装企业被认定为安徽省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在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终端市场的拓展带动上游纤维的应用。  

  三是实施集群发展。根据全省天然纤维产业布局及重点企业发展情况,以区域经济为支撑,围绕纺织产业链发展,积极推进天然纤维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安庆棉纺产业,六安麻纺、羽绒产业,铜陵麻纺,阜阳丝绸、毛纺,宣城新塘羽绒加工等产业集群专业镇和专业园区。  

  四是推进产业融合。支持运用天然纤维资源进行旅游商品研发,带动原材料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经过多年的培育,我省已推出一批包括以天然纤维资源为材料的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生活用品,如:棉麻服装、香包等。积极推荐此类项目参加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等,扩大对外宣传,不断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影响力,受到了市场青睐。  

  五是做好公证检验。每年针对中央储棉、产地棉、期货棉、新疆监管棉和生丝生产企业开展公证检验。积极推进皖西老区等产地羽绒公证检验工作。2021年,全省纤维机构完成中央储棉公证检验12.1万吨,期货棉4.7万吨,产地棉0.139万吨;完成150批、90吨生丝公证检验任务,同比增长7%。开展春用蚕种质量抽查,病卵率为0,组织春季母蛾检疫,质量总体保持优质水平,完成蚕资源数量和区域分布情况普查。目前,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我省开展公证检验工作,每年按“任务+清单”方式拨付资金约1500万元。  

  六是加强技术创新。加大中央引导专项、省科技重大专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力度,近三年来,累计实施项目7项,“家蚕彩色茧生产技术及其应用”等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展棉花苗情监测工作,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分类指导,提出灾后棉田管理技术措施,及时应对各类灾害,提高植棉水平。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不断探索超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集成,我省遴选推荐“油(麦)后棉花绿色轻简增效集成技术”被农业农村部选为2022年主推技术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从政策支持、质量保障、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全省天然纤维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完善支持政策。尽快制定完善棉花生产保护区配套政策,恢复棉花生产,实行目标价格补贴,增加投入,对棉花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及机采棉加工进行补贴,加强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大科技投入,着力解决棉花种植“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继续支持国家和主产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稳定棉花科技人才队伍。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本地棉花种植业与纺织业利益共同体,有效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争取安排资金投入,用于蚕种保育和提纯、复壮等种性保持工作,夯实蚕桑产业基础。  

  二是加强主体培育。积极鼓励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天然纤维产业品牌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新产品。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进行改组、改制,增强企业活力。强化“双招双引”,建立合作项目,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推广“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建立紧密的农产品产销合作关系,完善利益联结。  

  三是深挖文化内涵。加强以天然纤维资源为材料的传统技艺的保护利用。持续深入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加强天然纤维材料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力度,大力加强旅游商品建设,特别是充分利用我省天然纤维种类丰富、品质突出的优势,加强引导,鼓励研发,促进转化,以赛提质,以展促销,不断推动天然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完善技术体系。会同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及相关企业开展棉花和生丝检验技术研究工作,力争对传统棉花、生丝检验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棉花、生丝等检验自动化、智能化和快速化。协调推进这些新技术产业化,最大限度满足高效检验的需要。同时,根据自动化检验技术研发实际,推动检验技术标准的变革,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检验技术及规范标准体系。  

  感谢您对我省乡村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希望您能继续支持我省农业农村事业发展。  

  

  联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  

  联系电话:0551-62666770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28日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64724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