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豆制品时最好避开这些“坑”

时间:2022-11-01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大豆及其制品是居民餐桌的重要膳食组成成分之一。大豆加工成的食品,如非发酵豆制品:豆腐脑、豆腐干、豆浆、豆皮、干豆腐、腐竹、豆腐泡、豆腐丝等;发酵豆制品:豆腐乳、豆豉、大酱等,是居民餐桌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豆”。这句话也间接体现大豆的营养价值,甚至可以和肉类相媲美。事实也是如此,豆类富含钙质、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等多种有益成分。

  但吃豆制品时最好避开这些“坑”

  1.警惕豆浆的“假沸现象”

  大豆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脂肪氧化酶和植物红细胞凝集素。当生豆浆加热至80℃-90℃时,会产生大量白色泡沫,很多人误以为此时豆浆已经煮熟,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假沸”现象,喝生豆浆或未煮开的豆浆后数分钟至1小时,可能引起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胃肠道症状。这些抗营养因子遇热不稳定,通过加热处理即可消除。因此,生豆浆必须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维持5分钟左右,使这些有害物质被彻底破坏后才能饮用。

  2.痛风人群少吃豆制品

  大豆及其制品含嘌呤较多。每100g大豆嘌呤含量为166.5mg,属于含嘌呤较高食物,患嘌呤代谢紊乱及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人群应酌量食用,避免导致痛风发作。

  3.老人、儿童最好不食用整粒大豆

  对于老年人和儿童,大豆宜加工成易于消化吸收的豆腐、豆浆、豆腐干等豆制品,也可将大豆发芽后食用,但不宜选择整粒黄豆,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一方面,整粒大豆不利于其营养成分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儿童或老年人容易发生豆粒进入气管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儿童,应避免在进食时打闹嬉戏。

    文/高春海(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注册营养师)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lssp/ztzl/lszs/t1326446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