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济阳区:防返贫监测平台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时间:2022-12-23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为有效解决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中自主申报不畅通、行业信息共享难、审批流程耗时长等难题,济南市济阳区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研发防返贫监测平台,

  实现了监测帮扶各环节闭环运转、一码通办,探索出一条及时预警、快速响应、精准施策的防返贫监测帮扶新路子,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供智慧支撑。截至目前,全区共识别监测帮扶对象35户104人,全部落实帮扶措施。

  一、坚持关口前移,信息预警早发现。一方面,实施防返贫自主申报一码通办。设立防返贫信息申报二维码,困难农户或亲属可直接通过微信扫码自主填报申请信息,在农户申报之初,通过电子调查问卷形式,要求申报对象进行自我测评,对收入较高、购买商品房、乘坐高档轿车等规定的8种明显不符合纳入条件的,进行表单驳回,减少大量无效申报信息。区、镇两级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机实时查阅申报情况,第一时间掌握潜在困难群众动态信息,有效避免了因排查有疏漏、信息不对称等造成的应纳未纳问题。截至目前,全区收到扫码申报信息530余条,表单驳回信息314条,纳入5户8人,申请人可通过申报时获得的查询码自行查阅申报结果。另一方面,整合行业部门预警信息。每月5日,大数据服务中心对民政、住建、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提交的预警信息按照监测标准进行有效抓取、批量整合;每月7日,将有效的预警信息上传防返贫监测平台,街(镇)可通过授权账号进行查阅下载,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缩短了数据交换周期。

  二、强化联动发力,数据反馈快处置。防返贫监测平台设有数据分析、申报处理、信息预警等8个模块,对各种发现渠道进行分类整合,统计分析申报和结果办理情况,历史数据可查询、可追溯。一是整合发现渠道。对农户自主申请、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信访信息处置等渠道进行有效整合。农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自主申请信息填报,基层干部通过授权账号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提交,部门预警和信访舆情信息由大数据服务中心整合后统一上传,平台对四种渠道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展示、综合分析。二是综合信息比对。申请人问卷调查测评通过后,平台自动联结区大数据信息库,对申请人的房产、机动车、缴纳职工社保等情况进行首次信息比对,对不符合纳入条件的数据驳回。今年以来,数据驳回信息133条,均对驳回原因进行解释说明。对初步符合纳入条件的农户,由街(镇)组成核查小组,进行入户核实,签订家庭资产核查承诺书,对申请人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二次信息比对,核查资产。今年以来,累计比对500余人次,提高了监测帮扶对象识别准确率。三是结果分类呈现。对于四种渠道收集的风险信息,一部分经纳前测评驳回,一部分经信息比对数据驳回,剩余部分由街(镇)组织人员进行入户核实,对不符合纳入条件的进行书面告知,对符合条件的按程序纳入,将处理结果上传平台,各级账号可自行查阅处理结果。

  三、突出结果应用,靠上帮扶重实效。平台将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同时纳入数据分析模块,并对其家庭收入支出、突发情况等进行精准分类,找出致贫返贫风险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探索帮扶新路径,积极开展“点穴式”帮扶措施。一是积极开展就业帮扶。针对疫情影响,以公益岗提质扩容为抓手,最大限度保障稳岗就业,拓宽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全区设置脱贫专岗895个、乡村公益岗863个,脱贫人口就业率同比提升17.3%。二是创新开展保险帮扶。全区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实施防止返贫致贫综合保险,对经政策帮扶仍有困难的脱贫户或监测对象,开展保险救助。截至目前,累计赔付资金35.5万元。三是推广“E+520”社会帮扶模式。即每个参与企业提供5个就业岗位、救助2个监测户,实现监测对象家门口就业,达到“0返贫”目标。截至目前,共有52家企业参与帮扶,提供200余个岗位,捐助资金50余万元。四是精准监控帮扶成效。利用2737个线下监测网格,开展常态化排查,了解农户生产生活状况和风险点,及时将返贫风险上传平台,区、镇两级在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处置,进一步守牢防返贫底线。(根据济南市相关材料整理)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ztzl/rdzt/tpgj/sxjl/202212/t20221221_41968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