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关于印发2023年晚稻寒露风防御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桂农技发〔2023〕25号)

时间:2023-09-26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各市、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

  寒露风是影响我区晚稻生产的重大气象灾害之一,对晚稻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不利。为科学应对寒露风对晚稻生产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全年粮食增产丰收,现将《2023年晚稻寒露风防御技术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2023年9月14日

  2023年晚稻寒露风防御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我区晚稻大多处于幼穗分化中后期至抽穗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为积极防范应对寒露风对我区晚稻生产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现提出寒露风防御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加强分析研判,夯实灾害防御力

  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当地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及时了解当地气象情况,掌握当地气象特点,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要加强苗情动态监测,实时掌握晚稻生育进程,提前分析预判寒露风可能对晚稻造成的不利影响,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反馈相关信息,为党政领导做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要及时制订和印发相应的技术指导意见,明确防灾、抗灾、减灾应急措施。技术服务团队要下沉生产一线开展实地指导,督促落实应对措施,夯实灾害防御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可能出现的不利气象灾害对晚稻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全年粮食增产丰收。

  二、因时调控水分,增强植株抗逆性

  干冷型寒露风到来前,稻田灌深水7~10cm。寒露风到来时在上午九时前和下午四时后,用清水或温水进行叶面喷雾防寒抗冻。湿冷型寒露风到来前,挖好田边、田中排水沟,疏通田外排灌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寒露风”到来时,对未抽穗的晚稻,夜间灌深水5~8厘米、次日日出后排出,提高田间温度,确保安全生长;对正在抽穗扬花的晚稻,灌深水保温御寒,若白天气温高夜晚温度低,亦可采用日排夜灌方式,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土壤温度减轻灾害损失。

  三、科学运筹肥料,提高灌浆结实率

  各地要及时开展晚稻“一喷多促”,在寒露风可能来临前及时实施,增强抵御寒露风抵抗力。

  寒露风到来前,晚稻每亩喷施1~2次磷酸二氢钾、芸苔素等叶面肥或其他防冻抗寒剂,可有效增强植株低温防御能力。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00~200g/亩,兑水30~45kg叶面均匀喷雾。

  寒露风过后气温回升时,每隔5~7天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连喷2~3次。磷酸二氢钾用量100~200g/亩,兑水30~45kg。或施用适量钾肥(3~5kg/亩)或草木灰(100~300kg/亩)恢复稻株活力。对已始穗的水稻,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适量“九二〇”,促进齐穗,减少包颈。对已受害而不能正常抽穗、齐穗的晚稻,在寒露风过后每亩叶面喷施“九二〇”1~2g促进抽穗,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四、坚持统防统治,降低病虫害损失

  加强寒露风灾前灾后病虫害监测,及时发布信息,组织动员种植户用对口农药适时开展统防统治。晚稻主要防治穗颈瘟、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稻飞虱。

  对水稻穗颈瘟和稻曲病,重点落实破口期前和抽穗期预防措施。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一旦出现发病中心,立即进行化学防治。对稻飞虱,突出“压前控后”,选用醚菊酯、吡蚜酮、烯啶虫胺等药剂在低龄若虫高峰期,全田均匀喷雾施药,严防穗期暴发成灾。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njtg/wjtz/t1719559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