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448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3-10-31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林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振兴种业发展,筑牢农业根基的提案》收悉,经商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外办(省港澳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种业振兴的重要论述,聚焦打造种业强省目标,全面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种业振兴取得积极成效。  

  一、关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我省高度重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全省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初步建立。一是全面推进资源普查。根据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2019年启动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新收集并移交国家库的农作物种质资源5481份,超过国家任务数、居全国第一。2021年以来,全省又启动畜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畜禽遗传材料5046份、农业微生物409份(株)、蚕种30份。二是健全资源保护体系。由省农科院承担建设的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中心库目前已开工建设,连续支持30个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建设,逐步建成以省级种质资源中心库为核心、142个省级保护单位为补充的“1+N”保种体系,一大批珍稀、濒危、特色品种种质资源得到抢救性收集和保护。三是开展资源鉴定评价。完成50余种2300余份作物资源鉴定评价以及4554份畜禽遗传资源鉴定评价,新发掘耐高温的春不老白菜、水分含量高的白际甘薯、含有稻抗瘟病基因的水稻资源庄红贡米、千秋山羊、岳西黑猪、祁门豆花鸡等一批优异资源。四是积极引进国外资源。2022年,我省13家种业企业入选国家阵型,其中江淮园艺公司承担蔬菜领域“破难题”任务,聚焦少数主要依靠进口的种源,加快引进创制优异种质资源,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促进安徽袁粮与法国利马格兰集团合作、江淮园艺与先正达集团在果蔬种子上开展合作,支持种质资源及核心技术掌控在我方手中。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断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全面完成农作物、畜禽、水产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健全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开展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基本建成省农业种质资源中心库,建设完善一批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库(场、区、圃)。加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田间表型性状鉴定评价和畜禽品种系统调查与性能测定。谋划赴境外“双招双引”,支持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开展种质资源引进和联合育种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我省种业龙头企业与国际种业巨头加强务实合作,推进种质资源产品通关便利化,大力从全球引进丰富的农业种质资源,不断同步提升农业种质资源的保存数量和遗传多样性。  

  二、关于培育壮大种业人才队伍  

  我们积极培育壮大种业人才队伍,强化种业振兴人才支撑。一是健全种业管理体系。建立省级现代种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下设种业振兴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单位任务分工,建立完整责任链条。我厅设有种业处、种子总站、畜保中心等负责单位,各市、县农业农村局设置或明确种业工作责任单位,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形成了省市县三级齐抓共管的种业管理体系。二是加强人才培育引进。2022年印发《安徽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将省内种业领域高端人才依规纳入省重点人才计划予以支持。种业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育种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院士等高端育种团队,优化企业与人才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省种业企业外聘骨干科研人才达287名、占企业科研人员总数的14%,有效增强企业研发实力。三是注重人才政策激励。指导种业企业严格落实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兼薪等政策,促进种业人才从科研院校顺畅有序向企业流动。鼓励科研单位加强对从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一线科技人员激励,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全省种业管理体系,加强经费保障,开展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提升种业管理队伍能力水平。鼓励种业企业持续加大种业创新人才的培育引进力度,严格落实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兼薪等政策,加强科企合作,不断提升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加强对在种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重奖,对从事种业发展工作的一线科技人员予以政策照顾。  

  三、关于有效拓宽种业融资渠道  

  为解决种业企业融资难题,我们打出一套金融政策“组合拳”,有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一是搭建融资平台。省委、省政府召开种业企业与金融机构融资需求对接会,我厅联合省金融办组建“省中小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召开3次银企座谈会,定期推送企业融资需求,已为300多家种业企业新增贷款53.88亿元。二是创新金融服务。组建省活体资产抵押工作专班,发放“活体贷”6.4亿元。为7家企业办理专利权或商标权质押融资近2500万元。为降低企业制种风险,我厅联合省财政厅出台《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杂交稻、常规稻、小麦制种保险金额提高到1500元/亩、1300元/亩、1200元/亩。三是加强基金支持。组织种业发展基金和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向多家龙头企业投资2.7亿元。四是支持企业上市。联合省证监部门,指导皖垦种业、安泰农业等具有上市基础的企业加快上市。目前,皖垦种业顺利通过北交所新三板挂牌。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宽种业企业融资渠道,持续深化金融服务保障,持续开展种业企业与金融机构常态化对接,深化金融支持种业振兴金融服务专项行动,发挥各类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种业作用,支持有条件的种业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制种保险“提标扩面升级”行动,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支持种业企业做大做强。  

  四、关于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发展  

  我们深入贯彻新修订《种子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开展为期三年的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激发企业原始创新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建立“网格化”机制。印发加强农作物种子市场“网格化”监管意见,建立省包市、市包县(区)、县(区)包乡镇(街道)和企业经营网点的“网格化”包保责任制。二是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出台全省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方案,印发加强农作物种子市场网格化监管、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以及春、秋季种子市场检查等系列通知,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4.5万人次,检查企业及经营门店2万余家,保持对套牌侵权等种子市场违法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三是提高品种审定标准。修订出台稻、玉米品种省级审定标准,提升抗病抗逆抗倒伏等审定标准,推动解决品种同质化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狠抓种子市场监管,全面组织开展全省农作物种子市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持续净化种业市场,为加快全省种业振兴步伐营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  

  感谢您对全省种业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  

  联系电话:0551-62613033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5月26日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69662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