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佛坪打造群众幸福家园 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佛坪“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11-14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开展以来,佛坪县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佛坪实际,突出“五聚焦五强化”,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经过深入各镇(街道)实地调研、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形成以下思考。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聚焦责任落实,强化组织领导。常态化专班推动。县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研究、安排部署,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和县委农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统筹安排、定期调度、解决难题,扎实有效推动全县“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强有力机制保障。健全1个示范村“1名县委常委包联、1个县级部门包抓、镇村具体包建”的三级联动机制,全面夯实县镇村工作责任。建立县每季度、镇(街道)每月开展1次“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暨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建设现场观摩和擂台比武活动,树立比学赶超鲜明导向。健全完善“周报告、月调度、季评比、半年通报、全年考核”督导考评机制,推动工作向纵深推进。清单式任务落实。按照“五有六定”工作要求,进一步明晰25项重点工作和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建设任务,建立县镇村三级工作清单,细化到户致富兴业措施,确保目标明确、措施管用、发力精准。

  (二)聚焦农民主体,强化宣讲引导。广泛开展宣讲。组建以党员干部、百姓名嘴、乡贤达人等为成员的宣讲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创新开展“新风院坝会”“田坎课堂”“道德讲堂”等文明实践活动,面对面宣讲“三农”政策、产业技术,通过群众身边人身边事,谈乡村变化,讲发展感受,激发群众感恩奋进、建设美丽家园内生动力。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宣讲700多场次,受众达6000余人次。提升人居环境。常态化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扫干净、放整齐”专项行动,用勤劳双手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杂物,规整院落屋内堆放物品。鼓励农民就地取材,创意美化小花园、小菜园、柴火堆、农耕摆件等,扮靓乡村“颜值”实现“村整洁、户干净、人精神”。培树身边典型。在全县开展“庆丰收、促和美”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对评选出10勤劳致富示范农户、10个示范家庭农场、10个示范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表彰奖励。

  (三)聚焦抓点示范,强化示范效应。党建引领促创建。建立健全“命题—答卷—评价”闭环体系,制定县委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年度重要事项清单、成员单位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年度实事硬事清单、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年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清单和村党支部书记年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清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新格局。精准分类同推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将全县44个村分为7个示范样板村、18个重点推进村、19个巩固提高村三个类型,分村编制规划,分层明确建设任务。目前44个村实用性村庄划编制已完成,各村“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有序推进、全面铺开,并取得初步成效。抓点示范树样板。整合资金投入,加快项目建设,打造7个市县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样板示范效应初步显现。市级示范村银厂沟村打造“民宿集群、网红小镇”,三产融合筑牢乡村振兴新引擎,申报的全国“美丽宜居村庄”顺利通过省级审核。沙窝村围绕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创建,丰富红色文旅资源内涵,扮靓村庄人居环境。王家湾村突出农文旅结合,成功举办首届“草地啤酒音乐节”,点燃火爆乡村夜经济。加大特色亮点挖掘推介,沙窝、银厂沟、王家湾等5个示范村被列为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分类培优、强素提能”专项行动示范观摩点。

  (四)聚焦五大行动,强化乡村基础。产业延链补链强支撑。投入涉农整合资金6610.45万元,实施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等项目96个。佛坪数商兴农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展“乡村产业数字化”专区亮相。佛坪品牌直播中心,引进“海天、六个核桃”等16个知名品牌独家直播间,带动发展电商企业120户。全县电商交易额达到4139万元,同比增长30%。乡村建设提基础。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累计建成并投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21座,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70余处。自然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理率达到100%。开展“5+1”治水建设幸福河湖三年行动,新建防洪工程4处,治理提防11.5公里。完成4个镇水土流失治理22.5平方公里。椒溪河成功入选“陕西省幸福河湖”。文化赋能活乡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编排佛坪特色舞台剧《熊猫的呼唤》,开展文化暖心走基层、文化惠民演出、阅读推广活动65场次。扮靓佛坪文旅特色IP,上线佛坪旅游数字大礼包,生态数字藏品广受好评,陆续推出“秦岭四宝”“熊小馨”系列文创产品。强化乡村文化保护,完成岳坝何氏古建筑保护维修,建成秦岭国宝旅游度假区农耕文化博物馆。乡村治理促和美,扎实推进“一网四化三统一”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行“1+3+N”基层网格管理,发挥“一约一团五会”作用,用好乡贤达人、提炼家风家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巾帼美家”“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以乡村善治助力和美乡村建设。联农带农助增收。扶持经济合作社实施产业项目54个,全县44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893.46万元。同时,就近就地吸纳农户2500人次入园入社务工增收。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落实产业奖补资金1023.99万元,帮扶1438户脱贫户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特色养殖项目。发放创业补贴4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2250万元,带动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8269人,多渠道助力群众增收。

  (五)聚焦宣传造势,强化氛围营造。开设专栏强宣传。在“佛坪发布”“佛坪党建”等媒体平台开设“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魅力佛坪勤劳人,美在乡村展新颜”等专栏,持续宣传在美丽家园建设中的做法成效、先进典型,讲好佛坪故事,唱响佛坪声音。视频展播常推介。组织各镇(街道)把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短视频,在“爱佛坪APP”“佛坪融媒”等新媒体集中展播。在“佛坪党建”推出党员干部履职能力“晾晒比评”风采展播,10余万人次线上观看;依托党建直播间,60余名党员干部化身“党建网红”,开展党员干部“云上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系列直播活动。加强外宣展成效。精心策划主题,邀请和配合环球网、未来网、央视网、陕西日报、汉中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来佛开展“乡村振兴看佛坪——网络媒体行”主题采访活动20余批次,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上稿600余篇,全方位、立体化、高频次宣传报道佛坪乡村振兴动态进展、亮点成效、感人故事。

  二、存在问题

  (一)认识高度不够。少部分人员认为“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仅限于人居环境整治,没有站在大农业和“五个农业”高度来认识和开展工作。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村基层干部工作思路还不够开阔,工作推进还不够均衡,主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创造性开展工作还有差距。与党建工作、日常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统筹不够有力。

  (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产业规模小,产量不高,特色产业亮点不多,村集体经济发展还需加强,少部分农业经营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四)群众主动参与不强。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有待加强,群众知晓率不高,村清单、户措施不够细致;

  (五)宣传氛围不浓。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不够,宣传氛围有待加强;

  三、对策和建议

  (一)注重舆论引导,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一是强化舆论引导。持续深入开展历史成就教育、强农重农教育、自力更生教育、感恩奋进教育和“五个振兴”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群众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宣传解读好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使活动家喻户晓,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激发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的热情;二是强化思想认识。要宣传解读好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基本经营制度和一系列富农强农惠农政策,使农民群众学好用好政策,坚定发展信心。三是明确创建要求。按照“五有六定”要求,明确活动宣传效果、明确产业发展任务、明确创建标准、建设、提升和联农带农促增收任务,使村级组织作用发挥得更好、各家各户致富兴业措施,长、中、短期目标更加合理,逐步实现农村强、农村美、农民富。

  (二)做好重点工作,在走深走实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抓好乡村建设。积极争取多方支持,提升镇域基础设施水平和管护能力,持续做好农村改厕、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坚持开展“扫干净、摆整齐、讲文明”专项行动,让“一时净”为“时时净”,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唤起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全面擦亮乡村振兴底色。二是深入开展文化赋能行动。建好村级文化大舞台,用好宣传栏和公共文体活动广场等文化阵地,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农家书屋服务功能,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三是不断深化基层治理。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三治”融合,积极发挥“一约五会一团”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推行“一网统管”,构建党建引领“一网四化三统一”基层治理体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处置信访稳定隐患,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强化农业产业发展,在增加村民收入后劲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推进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全县养蜂、猕猴桃、山茱萸等资源优势,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挖掘多元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村集体经济综合效益。力争年底,全县44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30万元。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坚决抗牢粮食安全重任,全面完成全年粮食播种任务。水稻、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提升。大力发展“五个农业”。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44个村均推出电商产品。聚焦“一长两短N特”产业总体布局,加快全产业链建设,全年争取中省农业项目资金3329万元,农产品加工转换率逐年提升。三是全面促进联农带农促增收。坚持推进“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的带动模式,通过订单联结、股份联结、租赁联结等方式,组织引导村集体、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乡土人才带动群众发展产业。进一步提升社区工厂发展水平,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实现“门口有产业,门前能增收”,鼓起群众“钱袋子”。四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示范推广“联村共建 村企合作”等发展模式,因村施策发展特色产业、资产租赁、闲置资产盘活利用、特色电商等集体经济。扎实开展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已收集、清理合同1630份,涉及金额1.2亿元。截至8月底,全县44个村经济合作社实现经营性收入1171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五是做大做强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支持涉农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主力,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116个(其中市级14个,省级3个,国家级3个),家庭农村49个(其中市级19个,省级12个)。逐步完善订单、股份、劳务、租赁等利益联结机制。把更多农民群众更稳定的嵌在产业链上。截至8月底,全县216个农业经营主体带动475人,人均增收约3000元。

  (四)强化群众参与,在营造工作氛围上下功夫。一是要强化教育,增强主人翁意识。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把“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从身边小事开始做起,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争当勤劳人,争做致富户。二是晾晒交流,增强比学赶超氛围。该县举办了“用勤劳双手坝家园建设更加美丽”擂台比武、“现场观摩+点评测评”活动,通过晒亮点、看实绩、比思路、比干劲,比作风、比变化,推动“比学赶超、争先晋位”,观摩过程中,各参赛点位纷纷亮出“家底”,展现“亮点”,一个个生动实践案例展现在大家面前,观摩组每到一处都仔细观看,认真听讲解,时不时提问、交流,详细了解各村“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工作开展情况,在直观感受中,在思想碰撞中,努力在细处着力发力,积小胜为大胜,争取成为样板村、观摩点。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善于总结提炼“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的好做法、好经验,对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典型,扩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此项工作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度,并深入人心,形成由点带面,全民参与的良好活动氛围。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31110/98316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