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创新“三大”模式 推进蚕桑产业全链发展

时间:2023-11-14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微信图片_20231110144122_副本.jpg

  

  今年以来,安康市抢抓茧丝行情利好的良好机遇,通过创新“科学建管、滚动饲养、融合发展”三大模式,不断规范桑园基地建设、扩大养蚕规模体量、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助推全市蚕桑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创新科学建管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安康市积极探索高效统筹利用耕地资源促进粮食生产和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成功探索出了粮桑复合种植“9215”模式,有效防止了耕地撂荒和“非粮化”,实现粮食安全生产和乡村产业协调发展。粮桑复合种植“9215”模式,即桑树行间留行9尺种植粮食作物、桑树栽植两行占地2尺、桑树株距1.5尺,既能稳定粮食种植,又利于桑树生长,还能保障机械化作业。近年来,先后在石泉县、恒口示范区等蚕桑主产县区推广“9215”模式5000亩,据测算显示,亩均桑粮种植综合收入达到10300元,比传统单一种植桑园每亩增收5100元,得到了桑农的广泛实施和高度赞赏。

  创新滚动饲养模式。为充分利用桑资源,提高养蚕设施的利用率,促进蚕农增收,我市在传统的四季养殖基础上,成功创新滚动多批次饲养模式,即“两段式共育三段式养蚕”(小蚕主要以小蚕共育业主有偿服务为主,中蚕主要以合作社或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共育,大蚕期分发给养蚕大户饲养)生产方式,开展压茬滚动多批次养蚕,增加养蚕批次,提高丝蚕产量。该模式推广后,全年养蚕由过去的3批次提高到7至8批次,蚕农效益同比提高130%,石泉县全域推广多批次“滚动饲养”模式,全年发种量同比增长11.9%,汉滨区五里镇王刘种桑养蚕家庭农场较去年同期相比新增养蚕50张,收入增长13万元,同时将季节性临时工变成产业工人。

  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坚持立桑为业、推进融合发展,开发桑蚕丝绸、桑蚕食品、桑药保健品等多品类桑产品,推进蚕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安康桑叶茶”“梦桃岭桑芽菜”,成功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和特质农品名录,实现了我市蚕桑产品在全国优新农产品及特质农品品牌建设方面“零”的突破。着力实施精品蚕茧、精品生丝发展路径,建立蚕茧生产溯源系统,从根本上提高茧丝品质,打造高品位蚕丝产品,建设全国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助力全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蚕桑丝绸产业与秦巴医药等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不断开发桑药用价值,提升桑产业综合效益。目前,分别与安康康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有限公司等合作,生产桑枝生物碱及其他药用产品,每亩桑园增收约1000元。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31110/98316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