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指数”换基层党建“民生温度”

时间:2025-11-17     来源:     作者:景东县花山镇 苏润

基层党建的成效,从来不是靠报表厚度、会议次数衡量,而是由群众的笑脸、发展的实效来检验。在乡村振兴一线、基层治理前沿,唯有把“实干”二字刻进骨子里、落到行动上,才能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起来,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实干,是把“政策蓝图”画成“实景画卷”。上级部署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任务,不是“纸上谈兵”的口号,需要基层党员干部一步步推进、一件件落实。比如,面对村里的产业空白,党员干部带头调研市场、学习技术,引进特色种植项目,带领村民从“靠天吃饭”到“靠技增收”。正是这种“不骛虚声、唯求实效”的行动,让党建工作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让政策红利转化为看得见的民生改善。

实干,是把“群众呼声”变成“满意回声”。基层党建的核心是服务群众,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党员干部的“攻坚清单”。独居老人的养老需求、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这些“小事”,在基层党员干部眼里都是“大事”。有的村、社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上门为老人理发、体检;有的村党支部设立“民情驿站”,当场倾听诉求、当场协调解决。不回避问题、不推诿责任,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回应期待”,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筑牢党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实干,是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单靠“单打独斗”行不通,需要发挥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比如,在矛盾调解中,党员干部主动靠前,用“情理+法理”化解邻里纠纷;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党组织迅速集结力量,让党员冲锋在最前线。这种“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实干担当,不仅能提升基层治理效率,更能让群众看到党组织的战斗力,增强对党的信任和认同。

基层是实干者的舞台,党建是实干者的旗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轰轰烈烈的口号,只有脚踏实地的行动。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每一项党建工作都干到实处、干出成效,才能让基层党建的“根”扎得更深、“叶”长得更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坚实的基层根基。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