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47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2022-10-09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孙娇娇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积极开展多规融合试点等项”建议

  “十三五”以来,我省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取得了显著成效,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全面提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11720元增加到2021年的18368元。粮食总产连续5年站稳800亿斤台阶,稳居全国第4位。富民乡村产业加速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和“158”行动计划,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近1.6万家,农村电商、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亮点纷呈。在全国率先完成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900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制定任务,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50万亩。家庭农场18.7万个,居全国第1位次,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1万个,居全国第5位,带动农户450万户。

  2019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规定,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国土空间规划,构建“多规融合”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一张图”。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一是坚持县域统筹、城乡统筹,指导各地积极开展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编制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发展专题、县域村庄分类与布局分类,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联结,促进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截至目前,16个市59个县(市)基本形成本级国土空间规划稿。二是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村庄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皖自然资源规划〔2021〕1号),指导各地积极有序开展“乡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开展“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2914个,科学布局宅基地、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服务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乡风文明向上向好。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成建美丽乡村中心村8290个(其中省级中心村5791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配套,垃圾污水得到全面治理,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下一步,将努力做好五项工作:一是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强化乡村建设规划引领,建立县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乡村规划编制委员会。二是分类推进“多规合一”。三是集聚提升类村庄重点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保护乡村风貌。四是严格规划实施和管控,落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制度。五是组织乡镇建立网格化巡查防控体系,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违反规划行为。具体目标是“十四五”期间,规划完成4000个中心村建设,40000个美丽乡村自然村庄整治建设,实施乡村骨干路网提升级工程5000公里,乡村道路延伸连通工程10000公里以上,全省自来水普及率90%。

  二、关于“统筹落实公共服务供给”的建议

  “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多渠道增加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多措并举,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一是创新政策集聚基层人才,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皖人社发〔2016〕36号)、《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21〕26号),二是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乡村振兴,落实《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若干措施〉的通知》的要求。三是科学设定“三农”人才评价标准,印发《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自核评审标准条件和安徽省农业工程专业技术几个评审标准条件的通知》。四是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截止2021年底我省技工院技在校生21.41万人,涉农专业9个,在校生1235人。五是引导高校毕业省向基层流动。每年招募“三支一扶”人员1200名左右,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六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七是针对我省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出台了一系列人才、资金、项目倾斜政策,促进皖北地区在四化同步中推进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配合行业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一是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组织高层次专家赴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并不断创新技能培训方式,开展针对性培训,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安徽省“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省管理办法》,引导更多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毕业省流向基层。二是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县域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科学把握不同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将全省不同县(市、区)分为先行示范区、正常推进区和持续攻坚区,分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先行示范区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高标准、高起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正常推进区主要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统筹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由易到难,持续发力。持续攻坚区重点理清工作思路,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大力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

  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政策与改革处

  联系电话:0551-62661025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27日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64606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