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130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2022-10-09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刘超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的提案对于推进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不断强化工作举措,推进全省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宣传工作。一是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通过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入宣传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深入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更加自觉投身乡村振兴,提升农民内生动力。二是强化正面宣传。通过报、网、微、端全面发声,2022年一季度,累计向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推送报道124篇。聚焦“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系列报道和全省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1+33+N”政策体系,持续讲好安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故事。三是活跃乡村文化生活。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1.75万个。持续实施送戏进万村,每年为每个行政村送一场戏,年均演出2万场,累计送戏16万多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乡村村晚、广场舞展演等系列活动,不断活跃农民自办文化。

  二、强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2021年村“两委”换届工作突出“双好双强”,大力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员。督促各地拓宽选人视野,通过从本地致富能手中“选拔”,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中“回引”,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公职人员中“回请”等方式,“下深水”选拔致富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干部。换届后,村“两委”班子中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才、大学生等占62.6%。二是强化致富带头人培训。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把返乡农民工创业工程作为“八大工程”之一,进一步强化返乡创业基础保障、人才支撑和示范带动,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举办“创业江淮·未来新徽商”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特训营,扎实推进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截至2022年3月底,全省3000个脱贫村共遴选认定1.46万名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9.9万户、26.39万名脱贫人口增收。2022年1-3月,全省共举办培训班319场(次),培训致富带头人0.77万人(次)。三是做好“三农”专技人才培养。定期从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涉农科研单位选派专家对农村农业人员开展指导和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帮助农技人员建立与农业专家之间的交流平台和长期联系制度。将乡村农技人员纳入高研班培训。积极支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从事科技特派员离岗创业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级乡村振兴学院,统筹开展全省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培训。四是壮大乡村文化队伍。招募近4000名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充实乡村文化工作队伍。实施戏剧创作孵化计划,扶持培育民营院团发展,目前我省民营院团总数达3900余家,数量全国第一,从业人员6万余人。依托非遗传承人保护项目,利用全省300余处非遗展示馆,推动700余名传承人与3500余名乡村中青年结成师徒对子,培养乡村传承人队伍。

  三、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一是加快产业集聚发展速度。按照“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思路,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深入实施稻米、小麦、玉米等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截至2021年底,十大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4万亿元。持续推进安徽江淮小龙虾产业集群、安徽酥梨产业集群和安徽徽茶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省级长三角基地27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7个,产业强镇46个。二是扩大特色品牌影响力。截至2021年底,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9840个,其中,绿色食品3839个、有机农产品1573个,均居全国第3位。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个,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20个,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3个,全国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1个。全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产品达到115个,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达到80个。宣纸、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舒城小兰花跻身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工程,促进乡村旅游集聚化、品牌化、体系化发展。深化“双招双引”,招引一大批乡村能人返乡、大学生回归、投资商入驻,经营农家乐、开办民宿和发展休闲农业。推行“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旅游协会+产品”“文旅公司+农户”“乡村民宿+消费”等模式,推动乡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21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次2.2亿人次,营业收入810亿元,带动农户数66.2万户。四是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积极帮助各地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培育电商企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021年,新增农村产品上行年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企业170家,加大对农村电商企业的支持力度。组织各地开展电商技能培训达7万人次。2021年全省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851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两强一增”行动为指引,结合您的建议,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加快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建设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为抓手,指导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积极打造特色小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推动传统农业农村农民向“徽美农业、徽韵农村、徽智农民”转变,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乡村全面振兴“安徽样板”。二是扎实做好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加大对“三农”人才政策倾斜,积极引导人才向乡村流动,用好用活乡村人才。组织高层次专家赴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引导人才要素向基层流动。加大对农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切实为乡村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加大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经验和范例,示范带动其他县、镇(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感谢您对我省乡村振兴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

  联系电话:0551-62638067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15日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64606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