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21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2022-10-09     来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刘茜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强化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把发展以服务小农户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托管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切入点、突破口,大力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一是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带动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各地通过大力推广“村集体+农户”“村集体+服务组织+农户”“服务组织+村集体+农户”“村集体+服务组织+金融+保险+农户”等形式,鼓励服务主体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户需求,把集中连片的生产托管作为重点,因地制宜的推广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和全程托管等多种托管模式,带动普通农户实现规模化经营。2021年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31亿亩次,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着力转型升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在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的过程中,有效改善资源要素投入结构和质量,积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普及旋耕播种施肥、绿色病虫害统防统治以及秸秆机械还田等绿色集成技术,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德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大中型农田作用机械占比持续增加,农机结构显著改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1%。

  三是落实信贷保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我省持续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深化“三农”金融服务,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着力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三农”重点领域,推广“劝耕贷”、“农保贷”、“农机贷”、“微贷”等信贷产品。积极指导保险机构开展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及相关补充保险,优化创新保险产品组合,探索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结合模式,持续提高保险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截至2021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4.34%,全省农业保险为1206.01万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455.74亿元,为小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四是探索多种模式,切实带动小农户发展。各地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联农带农成效突出,涌现出淮南“大托管”、蒙城“六位一体”、萧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多种服务模式,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托管,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带动村集体和小农户增收。淮南市开展“大托管”的135个村,农民户均增收2600元,村均增收近18万元。2021年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小农户768万户,占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对象数量的92.55%。

  五是持续多策并举,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各地通过项目带动、规范化建设、典型示范等方式积极培育各类服务组织,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全省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主体达3.6万个。2021年省财政统筹项目资金3.8亿元,围绕粮油等大宗农产品和茶叶、果蔬等特色产业,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服务组织面向小农户开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安排项目资金220万元,支持部分试点地区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规范化建设,努力提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的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凤台县、蒙城县、霍邱县、萧县、黟县有农、宿州金色家园、安徽农服、天长大地、亳州焦魁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

  六是强化资金统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21年,

  我省累计统筹中央和省财政资金9392万元,支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经理人、经营管理型人员、专业生产型人员和技能服务型人员,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会同有关单位以发展农业生产托管为抓手,加快培育各类服务组织,推进服务资源整合,完善扶持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感谢您对农业生产托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合作处

  联系电话:0551-62666823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22年6月18日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public/7021/564605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